资本不吃平价雪糕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作者:盛佳荦

  不是雪糕“变贵”了,而是平价雪糕正在渠道“失声”。在大众消费认知中,十余年不涨价的经典雪糕,或将不可避免地退出历史舞台,而新老品牌们正陷入另一种极端——换个包装便能赚的盆满钵满。

  为什么在超市看不到平价雪糕了?

  6月下旬开始,“雪糕刺客”话题热度不减,一种现象引起了广泛讨论与争议——单价两位数的雪糕占据了有限的冰柜空间,使消费者避之不及。

  对此,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出面干预,指出消费者在购物时,对商品和价格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利,商家在雪糕销售端的醒目处应对产品进行明码标价。但依旧没能正面回答:未停产的平价雪糕们去哪里了?

  新玩家如钟薛高,话题度为养料,正以融资与营销打入线下商超;光明伊利等老牌乳企,也逐渐用类似定价的新产品推向渠道。

  夏日解暑的小雪糕,如何演变成了一门“暴利”生意?

  高价雪糕“占领”冰柜

  雪糕刺客的本质,是终端零售渠道正在发生变化。

  无论是线下商超还是电商外卖,目前市面上已经鲜有低于5元的雪糕,大部分价格在8-18元之间,有极个别甚至超过50元/支。

  一家位于上海市区的冷饮批发店,不足20平米的空间包含7个冰柜,6个贴墙,1个位于店铺中央最醒目位置的冰柜,仅摆放了两种品牌的雪糕——单价超过10元的钟薛高和明治。相对的是,两款定价1元的雪糕被放在最角落的冰柜,手臂不够长甚至难以触及。

  供需关系决定了摆放位置,反过来也影响销售结果。“卖得最好的是钟薛高,一天3箱都不够(卖)。”多年从事冷饮批发的店主杨威向老虎财经表示。

  据其介绍,在7月旺季,店铺一天能卖出7-8箱冷饮,从数量上看,钟薛高能占到日销售量的30-40%。由于较高的单价,从金额上看,钟薛高能占到60%。

  在午后高峰观察一小时,平均每五分钟就有1-2人进入该冷饮批发店,年轻人大多会拿上钟薛高,平均成交在50-元区间,而选择传统雪糕的消费者,拿上一大筐都不到50元。

  值得一提的是,向街边小店赠送冰柜曾是各个雪糕品牌打通渠道的重要方法。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个冰柜购置成本在元左右。投放个新点位已耗费近百万。此外还需支付进店费、点位费等成本,到了冬季还要考虑是否要收回,又产生了一笔仓储费用。

  在经历多年激烈竞争后,一线城市冰柜点位接近饱和。而对于自带冰柜的商超便利店,空间资源也非常有限,通常采用分篮形式陈列。在存量竞争中,卖的多,利润厚,使得钟薛高等高价雪糕成为渠道商更青睐的选择。

  作为后来者,直接住进现成冰柜自然省力,结果却是,平价雪糕逐渐被“挤出”了渠道。

  渠道的生存危机

  事实上,渠道苦雪糕不赚钱久矣。

  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雪糕具有较强的季节属性,一年只能销售3-6个月。

  “做得好的能从3月卖到9月,做的不好的只能卖三个月。”杨威将雪糕商人比喻为候鸟。而当低频消费遇上压破底线的利润,生存几乎成为无解题。

  由于缺乏销售平价雪糕的动力,此前已有老品牌因渠道受阻差点断供的情况发生。

  年,7月,益民一厂发了一封致消费者信,表示因17年不涨价,光明牌冷饮因渠道受阻正面临断供危机,厂家不得不提高售价。当年,该厂被光明乳业收购整合,披露出的财务数据显示,这家几百人的工厂,前三季度的收入是1.11亿元,净利润仅有59万元。

  对于街边小店而言,一根2元的光明雪糕,净利润可能仅有2毛钱,一天卖出单也只能勉强赚份盒饭钱,甚至难以维系冰柜电费成本。今年春夏受疫情影响,销售周期被进一步压缩,房租回本压力更大,一些雪糕商直接表示准备明年再来。

  在此背景下,高价雪糕似乎给出了一种新解法。

  首先,价格高,利润空间就更大。据经销渠道方了解,一款13元的钟薛高常规产品,进货价在7-10元左右,视进货量和门店大小,净利率在20-50%不等。也就是说,卖出一根钟薛高,相当于卖了30根平价雪糕。

  其次,高价雪糕往往全年供应,也可以做到全年销售。有分析观点认为,这也有利于摊薄渠道进入成本,与季节性的传统雪糕错位竞争。

  “有人说新品牌雪糕淡季销量差,事实上在秋冬淡季,只有这种贵的才进的到货,卖得出去,根本没有其他雪糕。”杨威指出。

  品牌的逐利

  “没有一个行业能像雪糕提价这样大规模、且快速。”食品加工从业者表示,虽然原料价格近年有所上涨,但并非雪糕定价的关键因素。

  市场分析指出,钟薛高的生产成本大概是3元到5元,加上运输费用、冷链储藏费用以及经销商、零售商的返点等流通费用,每根生产成本大概是4元到8元。从品牌全线产品来看,钟薛高平均毛利率或高达60%-70%。

  创始人林盛也曾在接受访谈时高调承认,钟薛高相比传统冷饮企业毛利就是更高。对于66元的天价雪糕,其表示产品成本就有40元,“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

  在品牌与渠道的双重推动下,雪糕正从低频薄利的夏日小食,快速变成一桩有利可图的大生意。

  戏谑的是,钟薛高恰好诞生于光明雪糕“求救”的年。凭借高出五倍十倍的定价,其成立一年多便赶上百年老店光明的年营收。到年,钟薛高的营收已达8亿元,同比翻倍。截至年5月,钟薛高累计雪糕出库数为2.2亿片。

  然而,乳业巨头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固守平价产品。

  在伊利年提供给经销商的80余款冰激凌产品指导价中,5元以下的产品占比超过60%,只有10款产品的价格为两位数。在蒙牛产品体系中,5元以下的占80%以上,仅有蒂兰圣雪的杯冰定价10元。而目前光明冷饮80%的产品是平价经典产品,只有20%是创新产品。

  为何掌握供应链与渠道优势的老品牌十余年不涨价,将机会留给新品牌?

  薄利的雪糕,一直是乳企的“边缘业务”。以燕塘乳业为例,冰激凌雪糕占比不足1%,但却是其唯一的亏损业务,与年毛利率分别为-26.96%与-12.74%。而伊利和蒙牛的冷饮业务营收占比,也长期不超过10%。

  而多年以来,雪糕作为一项廉价消费品,行业格局也非常稳定。和路雪、雀巢、八喜、哈根达斯等外资品牌代表的中高端市场;蒙牛伊利等全国性中端市场;以及2元以下的区域性品牌。

  “也不是没出过贵的产品,但渠道尝试了不好卖,最能卖动的还是老几样,最后就不了了之。”批发商表示。

  最终搅动行业提价的鲶鱼,是创投资本的注入。企查查显示,年至今,冰淇淋相关品牌发生融资事件27起,涉及披露金额41亿元。在新消费融资较为火爆的年至年,4年共计23起,涉及披露金额18亿元。

  例如,已完成4轮数亿融资,背靠真格基金、经纬创投、天图投资、元生资本的钟薛高,凭借烧钱营销与高定价,已在电商渠道占据三成份额,较老品牌增速更快。

  困于低价的老品牌们,也宛如久旱逢甘霖,迅速跟进扩充中高端产品线。

  到年,伊利冷饮产品的雪糕平均出厂单价的格上涨幅达到29%。年年报显示,伊利冷饮产品营收71.61亿元,同比增长16.28%;在其液体乳、奶粉及奶制品以及冷饮产品的三个业务中,冷饮的毛利率为40.27%,达到三者中最高。同年,蒙牛的冰淇淋收入为42.4亿元,同比增长61%。

  “刺客”争议刺破了盲目逐利的泡沫——根据成本变化适度涨价尚可理解,若将几元的雪糕包装成几十元的高端甜品,恐难收获人心。

  对于新老雪糕品牌而言,只有保持诚信,追求品质的提价,才能经得起市场与时间的考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6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