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来了雪糕刺客透心凉,心飞扬
雪糕刺客,“天价雪糕”代名词。指那些隐藏在冰柜里面,看着其貌不扬的雪糕,但当你拿去付钱的时候会用它的价格刺你一下的雪糕。
年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施行。该规定提及: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预测一
谈谈你对雪糕刺客的看法。
(图源自网络)
(小编觉得这不是刺客,这是屠夫呀)
一字绝
各位考官,对于雪糕刺客我想从以下几点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点,好奇心。什么是雪糕刺客呢?我们都知道,雪糕是炎炎夏日消夏解暑的良器,而刺客则是指埋伏在阴暗处在关键时刻出现给别人以致命一击的人,所以雪糕刺客,其实是我们用来调侃那些隐藏在平价雪糕中间其貌不扬的高价雪糕,当我们拿着它去结账的时候,却突然为跳出来的几十块钱甚至上百块钱的价格而大吃一惊,被这样的价格刺伤了我们的神经,雪糕刺客这个词真的是极其的生动形象。有些人甚至调侃道“买这样的一个天价的雪糕,心里能凉半年。”当然这只是调侃,但是雪糕刺客背后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起来,。
第二点,担心。雪糕刺客需要我们担心什么呢?一方面,我担心雪糕刺客刺痛了消费者的钱包,这种其貌不扬,甚至味道也一般的雪糕动辄就要几十块,上百块,让消费者直呼消费不起。另一方面,我更担心雪糕刺客刺伤的是雪糕这个行业的大环境,由于这种高价的雪糕利润率高,提成也高,导致各大零售店,超市都喜欢售卖这种天价的雪糕,这样就真真正正挤占了那些踏踏实实做老百姓吃得起的雪糕的企业的生存空间,而让这种高品牌溢价,过度包装的天价雪糕大行其道,这简直就是劣币驱逐良币,长此以往,雪糕这个行业就会受损,这种刺伤危害是无疑巨大的。
第三点,痛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消费者痛心的雪糕刺客屡禁不止呢?我想一方面是商家拿捏了消费者的心理,进而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商家们故意不把价格明示或者是标乱,等消费者拿去结账时才突然跳出几十块钱的标价,由于后面有很多人在排队,又不好意思放回去,于是只能忍痛买下这个雪糕,这是商家唯利是图的营销策略。另外一方面,是我们政府部门监管的缺失,我们市场监督管理局有专门明码标价规定,为什么这些企业还能大行其道?为什么雪糕刺客还能一次次的刺伤那么多人,甚至造成了全民的公愤,那么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督主体责任又在哪儿呢?这些无疑都刺痛了消费者的内心。
第四点,齐心。到底怎样做才能真正解决雪糕刺客的问题呢?需要政府,商家和消费者齐心协力。一方面我们的监管部门要出台详细的规定,前段时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的规定》,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按照规定执行下去,明代张居正曾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只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把雪糕刺客永远扼杀在暗处,或者把藏在暗处的雪糕刺客揪出来摆在明处。另一个方面,商家也要诚信经营,其实我们国家的雪糕市场足够大,也有很多高价格的雪糕品牌,比如像哈根达斯也要几十块钱,再如梦龙,雀巢等也制作了很多高价的雪糕,但是为什么老百姓不骂他们?归根到底,其实并不是老百姓讨厌高价雪糕,我们讨厌的是货不真,价不实,以次充好的那种雪糕,所以我们的经营者应该诚信经营。当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敢于说不,敢维护消费者自身的权益,不仅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用脚投票”是我们消费者的权利,所以要用好这个权利,敢对这种天价雪糕说不,而且不仅要说不,还要向相关部门举报这种没有明码标价的雪糕刺客。只有政府,商家和消费者齐心协力,才能让雪糕刺客“降降火”,给百姓内心“升升温”。
预测二
近日,一些高价雪糕与平价雪糕放在一起销售,消费者拿起后只能硬着头皮买下。网友将这种高价雪糕调侃为刺伤钱包的“雪糕刺客”,与之相对的低价雪糕、平价雪糕则被称为“雪糕护卫”。对此,你怎么看?
(图源自网络)
(果然,好看的东西都贵)
一字绝
雪糕护卫。(如果题干没有提到雪糕护卫则铺垫一句:而网友也把与之相对的低价雪糕、平价雪糕称为“雪糕护卫”。)
第一,雪。雪糕,雪亮。酷暑当中来一根冰凉的雪糕,一股清凉沁人心脾,本来是很惬意的事。但突然遭遇了雪糕刺客,心情顿时不美丽了。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也是明镜一般,“雪糕刺客”立马就被送上了热搜。这虽然是民生小事,却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我认为还是需要认真对待,理性分析。
第二,糕。高价,高端。一方面,定价高无可厚非,成本不同,定位不同。但藏在平价雪糕之中,给消费者一个出其不意,让那些脸皮薄的人不好意思放回去,只好硬着头皮买单,看起来是营销的高招,其实是鸡贼的损招,最终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伤害品牌。须知,高价不等于高端,不能把消费者当作待宰的羔羊,必须明码标价。另一方面,国产品牌也可以走高端路线。市场很大,蛋糕很大,容得下小布丁,也容得下钟薛高。有报告显示,我国冰淇淋市场年已超过亿元,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但国产品牌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凭什么哈根达斯、雀巢、德芙、梦龙等国外品牌可以一根雪糕十几甚至几十块,国产品牌只能两三块?我们不能将高端雪糕市场拱手让于外国企业,高端市场也应该有国产品牌的一席之地。不过,要把蛋糕做大,要走高端路线,最终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高调做事,低调做企业,用高标准、高品质换高口碑、高回报,尤其是食品安全的高压线一定不能触碰,食品监管的利剑一定要高悬。
第三,护。呵护,用户。口碑要呵护,用户更要维护。雪糕刺客事件再一次提醒我们,服务业发达的时代,用户体验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商家应该重视的头等大事。糟糕的体验,带给顾客的是糟糕的心情,而带给品牌和企业的可能是舆情危机,甚至灭顶之灾。有句话说得好:“求利心重必趋邪。”商家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但不能唯利是图,不管是品牌方、生产商还是零售商,不管是个性化、差异化还是高端化策略,都不能无视用户的需求和呼声。虽然不必说“顾客是上帝”,但至少可以像海尔的宣传语说的那样,要“真诚到永远”。
第四,卫。保卫,归位。保卫消费者的钱包,挡住雪糕刺客的暗箭,保卫消费者的权益和雪糕自由、吃冰自由,保卫市场的良好秩序和雪糕行业的健康生态。而这些,不能光靠“雪糕护卫”,更要靠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生产商、零售商乃至每一位消费者,各归其位,各就其位,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强监管,广州等地已经开始行动,勒令商家明码标价;行业和厂商要良性竞争,避免比价不比质,普遍涨价,不管是刺客还是护卫,高价平价,高端中端,不同的定位,都要有市场、有生存空间;而每一位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不要好面子跟风,毕竟高价未必就是“刺客”,低价也未必就是“良心”,关键是能给消费者在盛夏带来清凉的滋味。
预测三
夏季已至,天气逐渐转热。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城市的超市、便利店,动辄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雪糕开始占据冷柜,3元以下的平价雪糕越来越难找到。甚至很多网友称“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因为你很可能吃不起。”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图源自网络)(这个确实好看呀)
不知各位考官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炎炎夏日,暑热难耐,走进一家便利店,看到冰柜中琳琅满目的雪糕,随手拿起一根,到结账时,却发现价格不菲,出于面子只好咬牙买下,还没吃就来了个“透心凉”的局面。那么为何雪糕行业突然变化这么大?这到底是对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还是只是一时的网红热潮?针对这道题我想通过以下几点谈谈我的理解。
第一点,雪糕能不能涨价?当然可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雪糕的要求已经不在于有没有了,而是好不好,所以一些雪糕商家就会根据群众的需求不断地探索新花样,新形式,新口味。一些制作雪糕的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雪糕价格自然跟着上涨,甚至还有些品牌追求纯牛乳,天然奶油,可可脂等原料升级,成本也就随之提高了。不仅如此,有些商家更是为了打造新产品,与茶饮、餐饮、白酒,乃至影视、出版等行业联名,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雪糕。这些雪糕的价格自然会比一些普通雪糕的价格高一些。
第二点,雪糕能不能跟风涨价?当然不能,就像题干中所说的,在一些城市的超市、便利店,动辄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雪糕开始占据冷柜,3元以下的平价雪糕越来越难找到,我认为这种现象不是雪糕行业发展的长久之道。因为除一部分雪糕确实是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而略有溢价之外,绝大多数高价雪糕背后都少不了网络营销的推波助澜:花哨的包装、奇葩的味道,迎合了少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和跟风心态。甚至有些高价雪糕引起了网友的质疑,比如近日,某品牌雪糕“在31度室温下放1小时不化”“用火烧不化”等内容相继登上热搜。这背后会不会存在着食品安全的问题?会不会是商家为了盈利而制造的泡沫价格?这都是值得商榷的。
第三点,雪糕行业何以长久发展?一方面,当然是要提高“品质”这一核心竞争力,造噱头、搞营销固然能扩大影响力,但关键还是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不能一味追求营销推广和高端定制而忽视产品品质,这样注定是无法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另一方面,避免高价雪糕出现垄断地现象。雪糕产品的创新必须要建立在保证性价比的基础上,作为夏季最常见的冷饮,好吃不贵还是大多数消费者选择购买的第一原则。除此之外,一定要做到明码标价,分类销售。此前高价雪糕曾被人们称是“雪糕刺客”,之所以很多网友被刺,原因就在于商家价格标示不清,不同雪糕混放售卖导致的。为了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商家在售卖高价雪糕时必须要做到明码标价且应与普通雪糕分类销售。最后,消费者也要理智消费,如果发现商品售价与标签不符,应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以此来规范雪糕行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