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市场沉浮几经起落,大白梨怀旧圈粉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文/摄生活报记者王萌

在哈尔滨,很多中老年市民对大白梨饮料印象深刻,在没有那么多营销套路的年代,它在没有广告宣传的情况下成为市场主流,靠的就是口碑。

这些年,在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饮料市场上,它竟又悄悄地回来了。今年夏天,在哈市各处繁华地段的饮料摊位,又见大白梨饮料。味道还是老味道,捧场的很多都是当年的铁粉,只不过多了几分怀旧的意味……

小吃店的标配

“老板,来瓶大白梨。”在哈师大夜市,小张吃烧烤辣得直呼气,于是向摊主要了一瓶“大白梨”,解渴又解辣,大呼痛快。

不知从何时起,“大白梨”开始占据了哈师大夜市的饮料市场,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平均每卖出三瓶饮料,其中就有一瓶是“大白梨”。卖烤冷面的王大妈当天出摊进了两箱“大白梨”,她表示,差不多都能卖掉。

像其他饮料一样,这种低价位的饮料也有专门的送货商,零售价小瓶的两元,比主流饮料便宜将近一元钱。

“便宜还不是主要的,喝的是口感,挺杀口。”小张说。生活报记者观察了一下,这里的顾客以年轻人居多,点“大白梨”的人不在少数。

在哈市太平大街,经营扒肉的刘老板说:“真搞不明白,这种饮料怎么突然就火起来了,许多顾客放着档次明显更高一些的果汁不喝,专喝大白梨,服务员每次推荐,保证能卖出去一瓶两瓶的,真是奇怪了。”

“这有啥不理解的,喝的就是这个味道。”在饭店就餐的张继文大爷说,“年轻人喝的是新奇,而我们这些老人喝的就这个味道,能喝出怀旧的感觉。”

张继文说,以前这种饮料在哈尔滨可火了,大街小巷都能买到,是一代哈尔滨人的集体记忆。

张继文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孩子郊游、单位聚餐,除了酒之外就是大白梨,几乎成了饮料的代名词,喝饮料不说喝饮料,就说来瓶大白梨。”

跻身哈尔滨“地标性饮料”

7月26日,在哈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街区,“大白梨”已经成为特色饮品,与格瓦斯一样,代表着哈尔滨的特色和口味。

一家超市用扩音喇叭对外宣传:“新到的大白梨,儿时的味道。”

在街巷里随处可见的饮料摊位和冰柜里都能发现“大白梨”的身影。记者走访了几个摊位,看到了四种不同品牌的大白梨饮料。这些饮料都采用绿色瓶子,外形和颜色上都尽量接近以前“大白梨”的包装。有产自哈尔滨的,还有产自大庆、绥化等地的。

来自浙江的张先生说:“来到哈尔滨,朋友特意推荐了大白梨让我品尝,这种饮料相对来说更清爽一些,比较容易接受,再冰镇一下,很适合夏季饮用。”

在北京工作的赵鲲告诉记者,他是哈尔滨人,在外地喝不到“大白梨”,这种饮料小时候经常喝,没想到今年回来满大街都是卖的,“买一瓶尝了尝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市场沉浮几经起落

记者通过瓶子标签上的电话,与哈市一家生产大白梨饮料厂家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这位姓徐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他生产这种饮料的原因和经过。

“我们进场实际上已经是第三拨了,此前已有两拨人做过这个市场,可以说,这种饮料几经起落,也说明它具备超强的生命力,希望这一次它能站住脚。”徐经理对记者说。

徐经理自称年生人,老家是佳木斯的,现住在哈尔滨。“佳木斯也喝大白梨,我们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大人请客喝啤酒,小孩就喝大白梨,从外观上看与啤酒瓶子差不多,喝起来甜滋滋的很舒服,后来上小学了,开运动会,采用自助的方式,以班为单位搬几箱,想喝的同学自己凑钱买。”这还是第一拨进场的,也就是“大白梨”最初出现时的场景,徐经理对记者说,至于当时是谁第一个叫“大白梨”,或者是谁发明的这种饮料,现在估计很难说清楚了。以现在的眼光看,只是觉得当年这种饮料很成功,深究其原因,一个是口味大众化,一个就是价格上亲民。

他记得,当年这种饮料的价格也就三到五角钱。这样的低价在市场上坚持了几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逐渐退出市场。在徐经理看来,退出市场也是输在价格上,“因为物价在上涨,这样的低价逐渐没有了利润,涨价市场又不接受,不赚钱的买卖谁还能做呢?”

但是,第二拨“大白梨”很快又出现了,大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售价一元钱一瓶,凑个整数依然是低价,等着没有利润了,本世纪初就再度退场。

“我们是年进场的,这时正好是第三拨,市场可以接受两三块钱的价格,我们卖的大瓶大白梨饮料甚至可以卖到五元。”徐经理对记者说。新一轮进场的“大白梨”,味道上还是追求原汁原味,保持“大白梨”原来的特点,包装上则增加了新的元素,比如采用拉盖和内置的吸管,各生产厂家都采用了小瓶包装为主流包装。

据徐经理估计,现在全省做大白梨饮料的厂家在10到20家之间,以哈尔滨的厂家居多,“而且这拨大白梨已经不局限于在黑龙江销售,最远销售到沈阳,正在向北京和内蒙古的饮料市场进军。”

重返市场打起怀旧牌

哈市收藏家甲继海认为,大白梨饮料的再度成功,实际上打的是怀旧牌,这也是一种营销策略,“当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未必是有意而为,但是市场有这个需求,促进了大白梨的流行。”

“大白梨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南坎汽水之后的第二代碳酸饮料,可以说是老汽水的升级版,相对来说增加了明显的水果味道,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当年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和良好的口碑。”甲继海对记者说。当年那些消费这种饮料的人现在成了市场的中坚力量,存在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就像是唱儿歌一样,经济发展起来之后,日子过好了,大家还是喜欢回忆过去,这种饮料恰恰勾起了这个年龄段的人的回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甲继海原来做过餐饮,现在出的“大白梨”他也尝过,他觉得味道上跟以前大体差不多,“只是现在可选的饮料太多了,喝大白梨也很难再喝出原来的感觉了。”

浴火重生能否成饮料界强者?

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监督管理处的王处长介绍:“其实我们所说的大白梨是个通用名称,是对同类饮料的一个统一称呼,可以大致上定义为大白梨口味的碳酸饮料,现在生产这种饮料的厂家很多,基本上各自注册了商标,共同生产同一类饮料,有执行标准,还有生产许可证,这些厂家在市场运作上都尽量规范化。”

原省商标协会秘书长连跃庭认为,大白梨饮料从发展的历史上来看,可以说是饮料界的强者。它的生命力相当顽强,说明这种饮料迎合了市场和大众的需求心理,从最初的靠价格和口味主导市场,到后来不断从市场大潮中涌现出来,这种饮料经历了考验,证明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以小取胜,适合小企业做,就是它的特点,这一次再度冒头比前两次势头更猛,也许真的会闯出一片天地,成为我省的另一个特色饮料。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马永强教授认为,“大白梨”是省内饮料市场的一个特殊现象,它的成功可以从社会心理学上进行分析,也可以进行饮食文化的分析。从工艺上分析,这种饮料并不复杂,现在的生产厂家配方可能是略有不同,但大体上应该是一样的,梨味的碳酸饮料,可是,这种饮料在市场中积累的消费潜能实在是太强大了,以至于消失几年后又冒出头来,说明这种饮料已经形成了一种消费预期,而且在本地的饮食文化当中,在人们的心里,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既然有潜在的市场,商家顺势而为没有问题。”他表示,应该注意这种产品品牌形象的整体维护,全国类似的饮料也不少,像西安的冰峰,北京的北冰洋,甚至我们省内的齐齐哈尔也有属于自己的饮料记忆“雪菲力”,但是这类饮料的提档升级会出现难题,升级后就有可能破坏原有的口味,厂家应该自行维护,不要恶性竞争,降低商品的品质。“另外,除以上应该注意的问题之外,我们还可以打出旅游牌,实际上大白梨在旅游市场已经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希望浴火重生的大白梨,能从饮料界的强者变成常青树,真正站稳脚跟,成为黑龙江的特色饮料。”

“大白梨”的老商标甲继海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2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