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生们,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究竟
本文图/来自网络
《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或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
在八十年代,即便政策有相当好的福利,晚婚也是一个极其罕见的事情,未婚男女都能在晚婚的法定年龄前完成婚姻大事。然而时至今日,人们结婚时的年龄越来越大,甚至悄然兴起了很多不婚主义者。
放眼当今的90后女生们,不想结婚的人越来越多。95年的年轻人,也早达到了晚婚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们迟迟不愿意走进婚姻的殿堂呢?
个人觉得,可以是以下这些原因:
01:25岁之前结婚,很难找到好工作
按照国家的入学政策来算,25岁刚好是硕士毕业的年龄。很多相关的政策都会优待应届毕业生。如果此时结婚,对于用人企业来说,就是已婚未育女性,不但享受不到国家政策,还会被用人单位嫌弃。
一家公司如果招进一名已婚未孕的女员工,面对的很有可能就是花费了高额培训成本,却换了天的产假,还有长达6个月不能辞退、不能调岗、每天两小时带薪休息的哺乳期。
试问哪个企业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呢?加上社会上有部分居心不良的人,为了骗取生育险、带薪产假隐瞒怀孕入职,生完孩子休了产假,领完生育险就再也不来了,让本就举步维艰的已婚未育女性的求职路变得雪上加霜。
所以,现在很多女性不会选择在25岁左右的年龄结婚,自己努力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怎么能在还没用武之地的时候就放弃了呢?怎么也要先在职场上闯荡一翻,为自己的理想拼搏一把,这样的人生才算是完整的。
有一份调查报告上面说:
“如果到了结婚的年龄,还找不到适合的另一半,那么是否选择凑合?”百分之四十的人选择不会,百分之三十八的人选择可能会,只有百分之六的人选择应该会。
这也正面说明了一旦过了该结婚的年龄,人们反而会越来越安于现状,更不愿意走进婚姻的殿堂。
02:现代女性的独立生存能力越来越好
戚薇在《爱情回来了》里有一句我个人觉得很经典的台词:
钱我会挣,地我会扫,饭我会做,架我会打,街我会逛。要是有个男人,我还要给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务,自己打游戏打得乐呵呵的,我都气得半死。给我劈腿劈出个联合国,我还满世界给他灭小三。把他放进户口本,我都嫌浪费一页纸不环保。
把这段话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很多女人觉得婚姻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质性的益处。
80年代的社会主要劳动力是男人,女人因为经济不能独立,缺乏独自生存的能力,需要一个男人来保障自己下半辈子的生活,所以婚姻对她们来说是刚需。
而现在大多数的职场女性,都足够独立坚强,工作能力和经济基础也不输同领域的男性,她们从不指望任何一个人,也不需要去依附任何人。
其实有很多女人从心底觉得结婚只会带来满地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不但要费心费力地融入一个新的家庭,还要面对一个从未相处过的婆婆,与其这样,不如把精力用在自己擅长和熟悉的领域。
不用去迎合他人的喜好,更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自由和潇洒,这或许是当代女人不愿结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03:离婚率不断上升,未婚女性对婚姻美满信心不足
从年各省离婚率来看,全国平均离婚率39.33%。也就是说每十对夫妻里会有近四对离婚,这也是中国的离婚率连续16年上涨。
面对不断上涨的离婚率,女人在结婚这件事情的态度上更为谨慎。因为女人天生就是缺乏安全感,对婚姻的期望值比男人更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关婚姻的负面新闻铺天盖地:明星离婚为争财产和抚养权撕得你死我活、杭州杀妻碎尸案、深圳“冰柜藏尸案”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报道,把女人对婚姻的期待和憧憬一点点蚕食。
网上之前还流传过一个段子:
不结婚,你可能在家里、酒吧里、火锅店里、烧烤摊里,结婚,你可能出现在下水道里、化粪池里、冰箱里、山里湖里海里……
很多女性已经不愿意相信婚姻是美好的了,与和一段不确定的结果的关系想比,她们更愿意把精力用在自己亲朋好友身上。
说到底,这个年代的女性已经脱离了上一代那种对男性的生存依赖,男人只需要给女人爱情就好,面包她们自己买,但如果爱情都给不了,那女人就真的没有必要花钱请个爷回来供着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