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爷叔阿姨一起爆买昌里路

                            

原创李斤欠斤欠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本文作者/李欣欣姜天涯

我们曾经写过“土味顶流”的一段淮海中路;

也写过被折扣模式盘活的一段四川北路;

但没想到有一天,我们在浦东的一条马路上,看见了这两段浦西马路的合体,不,应该是合体加强版。

那种感觉真是似曾相识恍恍惚惚红红火火……

01

浦东昌里路,全长1.5公里。路的两边分布着上钢、上南新村,都是有着30年朝上历史的老工房。

马路最繁华的一段,是从上南路到长清路这片。

上南路口的三钢里,属于年轻人和夜晚,开着各种下沉二线的网红店——B站的《人生一串》体验店、姚稷大铁锅……

昌里路上南路口的

三钢里开着

不少网红店

马路对过,是去年新晋网红“夜包子”。

从三钢里往西走,过了历城路就更闹猛了,马路朝八晚十全年无休,靠的是老字号美食和各种类型的平价折扣店。

靠近长清路这一头的德兴菜馆,堪比“昌里路光明邨”,一条街头牌。

能和它家拼排队长度的,只有斜对过上钢社区卫生中心的核酸队伍。

早上,长清路地铁站7号口还没迎来人流高峰的时候,爷叔阿姨早早地候在德兴菜馆门口,排队买包子。

哪怕是40℃的高温天,也能排上十几个人,热情丝毫不减。

每一个在燥热中排队的爷叔阿姨,都会告诉你:“此地馒头,可以。”

早晨7点多

德兴菜馆门口

买包子的长队

“一方面物事好,第二呢刚刚新鲜出炉,我买点给同事吃。”

一位爷叔买完两大包馒头,一左一右,挂上自行车龙头,扬长而去。

早上9点,德兴馆的熟食窗口开门,第二条队伍出现了。这个“双龙气势”瞅着就要比肩淮海路光明邨了。

大约要到午饭时分,德兴馆前的队伍才会暂时收工。

这里的老字号数量之多,超过了很多浦西的人气马路。

从德兴菜馆往东走几步,就是曾经的“浦东一霸”浦东商场(现为浦商百货)。

商场现称“浦商百货”

不过大家还是喜欢

叫它“浦东商场”

一楼老字号云集,山林大红、哈尔滨食品厂、红房子西菜馆、老香斋、西区老大房、万有全等柜台,雄踞着商场黄金位置。

昌里路上再多走几步,你不由得开始怀疑:“我是在浦东吗?”

老字号品牌应有尽有,南区老大房、杏花楼、乔家栅、国际饭店蝴蝶酥、邵万生……

在昌里路上

可以找到

不少上海老字号

在昌里路买熟菜,闭眼挑。除了老字号,还有本帮烤鸭、古法酱鹅、崇明老铺等各色熟食店,每走几步就有一家。

可以说,昌里路完美承袭了那一段淮海中路以“熟小菜”经济拉动人气的路数。

同时,四川北路的折扣模式,昌里路也不知不觉地复刻了。

你能找到“四川北路之王”淳欣,还有各类全球食品折扣店,甚至专营奶制品批发的“阿甘兄弟”,自己“卷”自己,在昌里路上开了两家。

早晨8点

昌里路上的食品店门口

已经如此热闹

这股折扣风还辐射到了床上用品、中老年服饰等生活用品上。

40℃的高温天里,昌里路上还能看到不少拎着大包小包“血拼”完的爷叔阿姨。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让昌里路在业态上超越“熟食淮海中路”和“折扣四川中路”的,是一家盒马奥莱。

02

这家盒马奥莱,是全国第一家,开在浦东商场一楼。门面很不起眼,缩在“绝味鸭脖”和“桂源铺”当中。

单看门面,这家入口窄小的盒马奥莱平平无奇。

开在浦东商场一楼

这家盒马奥莱的门面

相当不起眼

但进去之后,你就会发现,在挤满了折扣店的昌里路上,主打特价的盒马奥莱在人气PK赛中,打败了包括老牌折扣店淳欣在内的一众竞争对手。

我们在8月5日早晨8点07分,走进了昌里路的盒马奥莱。

此时离当天开业仅仅7分钟,工作人员就向门口保安示意:“人太多了,限一下。”

这个时候,现金支付的队伍已经打了个弯,排了二十多个人。自助结账队伍也排了十几个。

工作人员不得不再开出一列人工结账队列,瞬间又排上了26个人。

开门仅十多分钟

收银台

就排起队来了

在一天开业的头半个小时里,如果这家店里有上帝视角的话,那上帝一定看不清地板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妨碍上帝看地板的顾客,不出意外的都是爷叔阿姨,他们早在8点开门之前就已经在门口排了几十个人等开门了。

整天在上海街头野生采访、见多识广的我们,这大早上的,还是被盒马奥莱店里人满为患的火爆场面惊呆了。

阿姨爷叔

都是有备而来

这位自带了保温袋

在这里,商品流转速度之飞快,足以让全上海所有实体店老板嫉妒到眼红。

就连番茄这种任何一家菜店都可以随便挑的“不稀缺”商品,来到盒马奥莱都摇身变成了紧俏货。

一款售价3.45元(约g)的普罗旺斯番茄,堆在超市中间区域的4个塑料筐里。每个筐内,都满满当当装了二三十盒。

两个小时后,我们再回到原地时,塑料框里的番茄已经变成芦笋西兰花和黄瓜了。

店员为新上架的

芦笋西兰花和黄瓜

现场写起了价码牌

水产区附近的“花车式”冷柜,是阿姨爷叔第一波冲击的热门区域。

当营业员推着满载打折面点等货品的手推车,挤开人群艰难走向冷柜时,还没来得及理货,早早候在一旁的爷叔阿姨们,飞快地围了上来。

我们根本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电光火石间,手推车上的货品就被“掠”走了不少。

补货刚到

爷叔阿姨们

便蜂拥而至

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非洲大草原的秃鹫,可能也抢不过他们。

但,爷叔阿姨们未必是这些面点的终极买家。

收获了这批猎物的他们,有的眯起眼睛开始研究自己抢到的是什么,有的掏出老花镜开始看保质期。

有的是小姐妹集体作战,先各自“抢”,然后4个人聚在一起,再度分配、转让。

在这丛林一般的奥莱店里,唯一能让大家保持敬畏的,是一台“查价机”。

到“查价机”那里,扫一下商品条形码,屏幕上就会跳出商品价格、数量等信息。

机器前方一方小小的空间,被顾客围得水泄不通。

查价机前

总是围着一圈人

我们观察发现,顾客在使用它时呈现出两种行为特点:反复使用,企图人机对话。

不少爷叔阿姨喜欢反复过来排队、查价,我们在队伍里总能看到熟悉的面孔。

有人一会拿条冰鲜河鱼,过来排队扫一下,过一会又拿一袋青菜,再排队扫一下,实惠两个字面前,麻烦算得了什么。

几乎每个人在机器扫码发出“嘀”的一声后,都会对着屏幕重复一遍价格,再附带一句评论:“不格算噢”、“价钿还可以”、“哦~哟~”。

查价机上

可以看到商品原价和现价

大家都看得相当专注

因为人太多,围绕着屏幕上更新的价格信息和当事人热乎的评论(or吐槽),旁边的阿姨爷叔会好奇地伸过头来,问一句“啥地方拿的”,或者追加评论“没啥折扣呀”。

就这样,人机对话又被延展为“一机多人”式的交流模式。

我们这种年轻生面孔拿着牛奶,想要试一试“查价机”,也立马被一位热心阿姨拉入交流群:“格现在19块9。”

然后示意我们,边上冰柜里的“牛肉粒划算”。

爷叔们正在

认真探讨

比较价格

但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两个多小时后,这位热心的阿姨还在盒马奥莱里。

不得不让我们怀疑,比起“捡便宜”,阿姨更热衷于线下社交生活。

03

走出烟火气过分浓郁的盒马奥莱,让我们喘口气,来研究一下,这条“实体商业先锋”的昌里路是如何养成的。

这段养成史,我们还是得从这家盒马奥莱说起。

盒马奥莱所在的这片空间其实是浦东商场的。年,盒马在商场内开出了全国第二家盒马mini。

Mini店的开设,是盒马的一种尝试,主要针对社区买菜场景。

在这次探索中,盒马得到的答案是:“盒马mini将成为生鲜电商的终极模式。”——盒马创始人侯毅曾对媒体表示。

去年10月,这家盒马mini又变身为全国首家盒马奥莱,专售盒马系临期食品,还有运输中产生轻微磕碰,以及当日没卖掉的日日鲜商品。

阿姨们的小推车

都装得满满的

这些商品以不同力度的折扣,出现在这里的货架上。

8月5日这天,商品实时价格如下:高原去根松花菜2.93元/斤,黄瓜1.2斤装2.67元,g的手作芝麻葱油饼打对折8.45元。

这样的价格水准,路边小店都感到“亚历山大”。

周玲玲(化名)以前就在浦东商场上班,现在退休多年了。她几乎每天都会进来兜一圈。

我们碰到她时,她手里正拿着一大瓶花生酱,但并不打算买,只是为了比价。

“我看看这个大瓶头合算伐,我欢喜到其他超市买小瓶头,吃不完要发霉的,阿拉吃冷面没几趟呀。”她说。

她指导我们,在盒马奥莱淘货要靠“候”。“(有趟南汇桃)4只桃子,19块9,外头几十块钱,比外头格算。”

“阿拉是每天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打打样。就像南汇桃子,看到搞活动赶快买。”

“(这种)2升头的稻米油,平常卖33块多,有趟只卖29块多,我想明朝再讲,结果明朝不搞活动了。”

在盒马奥莱

有不少人是

量贩式采购

这些本地爷叔阿姨,对商品价格情报的掌握程度,让手机比价软件都望尘莫及。

而对于商家的规则,他们更是熟稔于心。

“老早是礼拜二会员88折,(我)刚开门辰光是会员,每天(好拿)一只免费菜。”

“后头会员费也涨了,还要叫侬买9块9(才可以拿免费菜)。要西唻!我跑过来买啥9块9?”

这位顾客

刚从盒马奥莱出来

一看就是满载而归

对阿姨爷叔们来说,货比三家,先搞明白商家规则,然后在规则之上寻找突破口,依旧获得实惠,这是他们的乐趣。

这样可以获得多巴胺的强刺激,同时也是他们的“做人家”之道。

不少人每天都来,他们以每日到店,达成了盒马想要的高粘性、高流量。

对盒马来说,昌里路这些天天光顾、对消费理解至深的爷叔阿姨们,就是他们探索的试金石。

盒马奥莱之后在上海的选址,都是偏向爷叔阿姨含量极高的高度成熟社区,比如兰溪路、石泉路、康健路、鞍山路。

04

我们退回来看这个问题。向来选址眼光毒辣的大公司,为什么每次试验都会优先考虑到昌里路?

这条街是浦东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它的“原住民”,大多是几十年前来到这里的黄浦、卢湾、南市居民。

昌里路的商业史,基本也从那个时候开始,第一季叫“浦东南京路”。

在昌里路附近

如今依然能找到

一些南市元素

早在年代,因为浦西居民的入驻,南市一批老字号就“跨江送温暖”,为跨江迁徙的市民,送去了乡愁的慰藉。

年的《新民晚报》就曾报道过:

“居住在浦东周家渡地区的数十万居民,不过黄浦江也能品尝到老城隍庙的特色美食佳肴了。昌里路已成为本市浦东地区的第一条美食街。”

年5月16日

刊登在《新民晚报》上的报道

百货行业也在同一时期发力了。

创建于年的三钢商店,在-年全部拆除重建,转型成为营业场地达2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商场。

年,三钢商店更名为浦东商场。

年1月19日

《新民晚报》上

关于三钢商店的报道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百八店、童涵春堂等,也过江来昌里路开设了分店。

打分店的概念,昌里路很早就走在了商业的前沿,以此完成了昌里路地区最早的商业业态布局。

很快,蓬勃的年代来了,浦东人民开始琢磨怎么有夜生活了。

“豫园饮食小吃店、乔家栅、市百八店分店等吃穿用店家不少,却大多在傍晚5点30分左右打烊歇业了……不少浦东读者来信本报,要求商业部门能为万浦东人想想,为开设夜市提供方便。”

年7月的《新民晚报》呼吁道。

年7月26日

《新民晚报》上的报道

于是昌里路第二季“夜市主题”隆重登场。

年,昌里路、历城路上的“夜地摊、夜排档、夜交易”出现了。

“不少浦东人说:浦东之夜,如今不再是无声无息的田野乡村,而是夜上海的一部分。”该年1月的《文汇报》写道。

夜市一晃20年,昌里路的地位早已不输浦西的寿宁路、彭浦夜市。

只是城市在变,经过历次整治后,年的大整治让昌里路的夜市走向尾声。

而这二十年,也让附近的上钢、上南和德州新村开始“衰老”。

这些新村大多建于80年代左右。近40年过去了,盛年时候搬来浦东的居民变老了。

昌里路两边的新村

普遍有着

30年+的历史

我们在上钢新村随机访问了5位老年居民,其中4位都在这里居住了超过30年。有3位明确告诉我们,当年是因为单位分房,从浦西搬来这里的。

一位老卢湾搬来的阿姨张口跟我们讲的第一句话,就是“上海来的”——一股浓浓的上世纪区划概念。

包围着昌里路的上钢新村街道,今天近10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4.3万,老龄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这些住在新村的老年人中,多半是退休工人,他们不可能像洒脱的年轻人那样天天进全家、罗森,买“实惠”是他们一贯秉承的生活理念。

昌里路上

这种模式的折扣店

有不少

当人们都在感慨实体商业的消亡,或者选择年轻人作为目标消费群体的时候,已过盛年的昌里路,和随着昌里路一起变老的居民们,给了商家们信号——与时俱进,不如选择眼前的消费者。

于是,即使昌里路的路边夜市褪去了,这里的商家们还是摸清了商业逻辑,向老龄、实惠消费转型——昌里路走向第三季“平价嘉年华”。

浦东商场卸下昔日“南市区首批名特商店”的光环,把一楼匀给了老字号柜台和主打特价的盒马奥莱。

德兴菜馆几年前也做了一次大规模调整,以前没有面点外卖窗口,熟食窗口也只是小小一间,更像一家平平无奇的面馆。

年装修重开后,产品线丰富了。

堂食依然保留着,此外门口不仅增设了点心外卖,各色馒头、粽子、月饼样样有,熟食窗口也扩大了好几倍。

德兴菜馆

点心外卖窗口

的价格表

“格趟装修,我就拿外卖的堂口扩大,冷菜能大批量生产。”德兴菜馆的店长张坚说。

“因为我用工少了,毛利可以适当放点下来,价格上头也有优势。”

点心外卖这边,走的也是平价路线,大肉粽6元一只,鲜肉月饼6元一只(鲜肉大包3.5元略贵但也不算离谱)。

品类丰富+实惠好吃,翻新后的德兴菜馆变得更多元,也更贴近中老年人的消费偏好。

加入了昌里路街区的“平价嘉年华”舞台后,德兴菜馆人气很快起来,现在光熟食窗口的销售额就达到装修前的3倍多。

这位爷叔(右)

大包小包

看来刚“血拼”完毕

在浦西已经应验成功的淮海路熟小菜模式和四川北路打折店模式,再加上新业态盒马的先锋试验场,当互联网的猪们还在等着风口的时候,昌里路的气流却实实在在地躁了起来。

你看,电视台知名广告主张奶奶海参和舒悦中老年鞋,也开出了实体店。

参考资料:

1.若阳,《全国第二家盒马mini在上海昌里路浦商百货开业》,联商网,年7月8日。

2.张洁,《盒马试水品质折扣店,生鲜奥莱在京已开五家》,新京报,年7月4日。

3.妮可,《侯毅:盒马“往上走”和“向下走”》,零售氪星球,年6月7日。

4.陈秀爱,《本市南市区饮食公司跨江送温暖,浦东居民能尝名菜名点》,解放日报,年4月7日。

5.璐莹,《浦东首条美食街昨起开张,城隍庙六家饮食店分号正式营业》,新民晚报,年5月16日。

6.南市区志编纂委员会编,《南市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3月第1版。

7.陈伟萍,《浦东昌里路新设商业网点》,文汇报,年9月25日。

8.季石,《童涵春堂国药号浦东分店开张》,解放日报,年6月11日。

9.王燮林,《商店关门早,浦东无夜市,商业部门能否提供更多的方便?》,新民晚报,年7月26日。

10.范幼敏,《浦东人的夜生活热闹起来了》,文汇报,年1月31日。

11.徐驰,《昌里路“黑暗料理”一条街关停整治》,新民晚报,年4月6日。

12.唐玮婕,《独居老人要居家隔离,日常生活怎么办?在浦东这个街道,棘手的问题都有了办法!》,文汇客户端,年3月5日。

13.马逢珏、刘鑫,《注意!上海德兴馆改名“德兴菜馆”变身小清新》,上海热线,年9月25日。

-END-

写稿子:李欣欣姜天涯/

拍照片:李欣欣姜天涯/

编稿子:韩小妮/写毛笔:杨卓/

做图片:二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原标题:《和爷叔阿姨一起爆买昌里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