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铜管行业龙头,海亮股份锂电铜箔蓄势待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财通证券田源田庆争)

1公司简介:全球铜加工巨头,领跑铜管行业

1.1深耕铜材加工领域30年

公司前身为年成立的诸暨县铜材厂。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更名为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年公司铜加工材产量达到12万吨,成为中国首家年产量突破10万吨的铜加工企业,并在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年起公司在美国设立分公司,年公司正式开启了全球化生产的经营战略,先后收购了美国JMF公司、芬兰LuvataGroup和德国KMEGroup旗下生产工厂。

目前公司已在美国、欧洲等地区形成21个生产基地的布局,是全球最大、国际最具竞争力的铜加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铜管和铜管接件出口企业之一。

公司在铜加工领域拥有广泛的业务分布。

公司核心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系列(铜管、铜棒和管件;铝型材;导电异型材)、八大主导产品(铜合金管、制冷用空调管、无缝铜水(气)管、精密铜棒、管件、微通道铝扁管、铝型材、铜排)。

产品囊括了近千个牌号、数万种规格,广泛用于海水淡化、空调制冷、建筑水管、装备制造、汽车工业、电子信息等行业。

海亮股份近年来不断推出高效内螺纹铜管、新型铜合金管、环保型无铅精密铜棒等高端产品,使企业的产品结构日趋优化。

公司10年来营业收入稳步上升,年至年CAGR为22.3%。

10年来公司凭借加速扩张产能和优化成本管控等方式推动整体业绩持续增长。年全球铜管业务面临下游制冷市场需求不振,叠加疫情导致的国内外供应链扰动因素,公司营收仍保持增长状态并创出新高。

年的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主要系公司部分客户加工费调整以及海运费用大幅提高;公司年归母净利润收复增长态势,同比增长63.4%;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从年的疫情负面冲击中逐渐恢复,行业需求及加工费得到修复;同时公司海外市场销量增长,利润增厚。

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于铜材加工业务,其中最主要来源是铜管。

年公司营业收入的.10亿元中,铜管产品的营收是.19亿元,占比为61.0%,毛利为17.27亿元,占公司毛利的63.2%。

公司铜棒和铜排业务自年来发展迅速,营收占比稳定提升,年铜棒和铜排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1.2%和2.8%,毛利润贡献为23.6%和1.0%。公司其他业务包括贸易、新能源光伏及以小额贷款等,年以来公司贸易业务营收增速较快。

截至年底,公司具有铜材产能.7万吨,-CAGR为27.4%;年铜材销量91.96万吨,-CAGR为20.7%。

公司自年后加速产能扩张,通过收购并购、非公开发行和可转债方式先后购入、升级、改造铜材产品产线,到年底公司具备铜材产能.70万吨,形成销量91.96万吨。

公司年铜管销售量占全球17.55%。

公司的铜加工产品中,铜管占绝对主力。年公司铜管销量61.74万吨,占公司铜材销量的68%;铜棒销量26.83万吨,占比达29%,铜排销量为2.80万吨,占比为3%。

根据IWCC统计,-年全球铜管需求量从.30万吨增至.84万吨,公司全球市占率从年的8%迅速提升至年的近18%。

利润率逐渐修复:年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4.12%,销售净利率为1.79%。

其中,铜管毛利率为4.47%,比上年减少0.58%;铜棒毛利率为9.12%,较上年增加4.59%,或因铜棒高附加值产品销量增加所致;铜排毛利率为1.49%,较上年减少0.67%。

年后受到疫情影响,下游市场需求走低叠加铜矿供给端扰动导致铜价上升,公司的原料成本上升,导致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均受到疫情影响而下滑;年下游需求回升,吨毛利修复带动利润率上行。

1.2加码布局铜箔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极

立足铜材龙头优势,助力新能源业务成长。

公司在铜加工领域深耕多年,在人才储备、生产工艺创新、精细化管理、成本和风险控制、全球化供应链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但目前国际铜管市场已经趋向成熟,增长放缓。而目前新能源汽车正经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链上下游处于高景气赛道。

锂电铜箔作为电池的重要组件,其市场规模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切入锂电铜箔赛道,有望发挥公司在铜加工领域的技术、管理和渠道优势,从而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公司于年11月公告宣布投资89亿元,在甘肃兰州建设年产15万吨锂电铜箔产能,其中锂电铜箔12万吨,标准铜箔3万吨,分3期建设完成。

公司铜箔生产基地从年12月项目开工,9月15日形成1.25万吨锂电铜箔产能,预计到年底将实现铜箔产能2.5万吨。目前公司已具备4.5μm、6μm、8μm锂电铜箔的量产能力,陆续向下游客户送样,并已取得订单。

2铜管行业:行业产能出清,头部产商受益

2.1铜管需求:需求低谷已过,多领域需求扩增

铜管按用途种类可分为制冷用铜管、热交换用铜管、建筑用铜管和铜管件等类型,主要用于制冷家电、建筑、汽车、船舶、海水淡化等行业。

铜管需求的85%以上来源于制冷行业,空调需求为主力。据上海有色网的数据,以1.5匹空调为例,其内部连接管耗铜2.5kg、冷凝器耗铜2kg、蒸发器耗铜1kg;冰箱耗铜量约0.2kg;冰柜耗铜量约0.4kg。

2.1.1空调市场寒冬已过,新国标带来铜材需求增量

空调市场寒冬已过,需求复苏给厂商扩产信心。

空调行业在年因疫情冲击、房地产政策调控、原材料涨价、海内外需求疲软等因素需求步入低谷,铜管生产商竞争加剧,铜管企业利润空间承压。但年以来,国内空调销售数据逐步回暖,空调厂商生产意愿增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空调产量.72万台,同比增长2.7%,年产量为万台,同比下降0.1%,总体较上一年持平。

能效新标提升空调单机铜管消耗。

年7月,新版的空调能效标准(GB《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统一了变频、定频空调的评价标准,提升了对空调能效比的要求。而王瑾等人的研究表明,空调的铜耗材系数随能效等级增加而增大。新国标能效比要求的提高有望进一步增加空调市场的铜消耗量。

2.1.2铜管多领域需求稳步扩增

建筑领域:铜制水管性质优越,建筑领域具备需求潜力。

相较于传统水管,铜制水管化学性质上表现出耐腐蚀、不易生锈结垢、杀菌抑菌的特性,同时具有优秀的物理性质,内壁光滑,耐压耐热,经久耐用。

根据Mysteel数据显示,铜材水管在美国水暖领域的占比为85%,在英国接近95%,在欧洲、东南亚、香港等地的占比为75%左右。由于铜管价格较贵,中国内地铜水管的渗透率较低,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准中首次推荐民用建筑采用铜管。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入以及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的提高,建筑领域铜管需求量将得到提升。

海水淡化:热法工艺中可做为热交换管,预计年需求规模达3.05万吨。

海水淡化工程有低温多效、多级闪蒸和反渗透三种技术,其中低温多效和多级闪蒸属于热法淡化技术,其蒸发和冷凝装置中大量采用铜管作为热交换管。截至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6万吨/日,其中热法技术占总淡化量的33.78%。

根据国家颁布的《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年)》,预计到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万吨/日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为12%。按照每1万吨/日的装置需要平均要用到吨黄铜,热法工艺占比为35%来测算,我们预计年海水淡化行业对铜管的需求量可达3.05万吨。

2.2铜管供给:产能增长放缓,行业集中度提升

铜管行业产量下降,产能利用率不足70%,产能整体过剩。我国铜管产量在年前维持相对高位,年由于终端需求缩减叠加疫情冲击,铜管需求下降。

产能方面,在需求缩减的背景下铜管厂商减产,产能利用率下降,、年中国铜管产能利用率仅为65.8%和67.2%,同比年分别下降了15.9和14.5pct,产量分别为和万吨,同比年减少了27.6%和24.4%。

头尾分化加剧,大型企业产能利用率高出中小型企业超过20pct。年铜管市场受到需求走弱的冲击。在此背景下,行业运行呈分化态势。大型铜管企业具备资金、渠道和订单优势,上半年平均产能利用率78.8%,较中型企业高出22.5个百分点,较小型企业高出28.3个百分点。

铜管行业集中度提升,产能向头部公司集聚。根据安泰科数据,年,统计的16家铜管行业样本企业合计产能为.80万吨,占全国铜管产能比重超过73.8%,较年提高4.3个百分点;实现铜管产量.7万吨,产量比重为84.8%,较年提升5.2个百分点,铜管行业样本企业实现了产能比重和产量比重的抬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公司铜管销量行业第一且盈利能力突出,占据行业龙头地位。我国铜管行业呈现出双足鼎立的局面,海亮集团和金龙铜管的产能和产量远超其他企业。自年开始海亮铜管销量超过金龙铜管成为国内销量首位。从盈利角度看,公司铜产品保持较高盈利水平。在年尽管受到下游需求降温的影响,但仍保持了盈利状态。

行业深度出清,头部企业享受规模优势。

目前头部规模企业仍占有巨大优势,相对于小企业来说,大型企业拥有单线产能高、平均成本低的优势,并且有能力锁定长期订单,维持收入现金流。而小公司订单缩减,利润率受到压缩,现金流处于承压状态,面临破产淘汰风险。

行业发展的主要基调仍聚焦在“降本增效”,最直接的方式仍通过规模优势实现。来自现金流和利润端的压力将持续给行业内公司带来挑战,随着行业内冗余产能逐渐退出,行业集中度将继续上升。

3锂电铜箔:厂商扩产步伐加快,行业竞争趋烈

3.1铜箔极薄化大势所趋,三大因素助推极薄化浪潮

锂电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应用于锂电池中。在锂电池的制作中,负极活性物质经均匀混合后,涂覆于铜箔集流体表面,经干燥、辊压、分切等工序,即可制得负极电极。

根据厚度分类,锂电铜箔可分为薄铜箔(12-18μm)、超薄铜箔(6-12μm)、极薄铜箔(≤6μm)。

极薄化是锂电铜箔的技术发展趋势。从年有少量头部企业采用6μm铜箔开始,到年时≤6μm铜箔产量占比达到73%。

目前国内6μm铜箔已经成为主流,其中德福科技和中一科技年H1锂电铜箔的营收中,6μm产品的占比已经超过90%。此外,锂电铜头部厂商4.5μm铜箔产线也在爬坡阶段中。嘉元科技、诺德股份、铜冠铜箔、德福科技等铜箔厂商公告说明已经掌握了4.5μm铜箔生产技术,并且已经向客户批量供货。

我们认为驱动锂电铜箔极薄化的因素有三: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电池制造商降低成本、提升铜箔产品利润空间1)铜箔极薄化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极薄化铜箔在相同容量情况下减少材料重量。假设采用8μm厚度铜箔的锂电池组能量密度为Wh/kg,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6μm铜箔可将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Wh/kg左右,提升幅度3.6%;采用4.5μm铜箔可将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Wh/kg,提升幅度6.4%。此外,在电芯体积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极薄锂电铜箔能够增大浆料涂覆量,最终加大续航里程。

2)铜箔极薄化降低下游厂商成本。

从下游电池生产商角度出发,虽然极薄铜箔的加工费上升,但单GWh对应的材料成本下降幅度更大,因此总成本下降。

尤其在铜价上涨过程中,极薄化铜箔成本优势将会更加显著。以年1月长江有色1#铜价格6.83万元/吨及市场平均加工费为标准,用6μm或4.5μm铜箔替换原先的8μm铜箔,将分别节省单位成本37%、55%。

3)极薄化铜箔提升利润空间。

铜箔产品的定价模式为“铜价+加工费”,其中铜价基本采用m-1价格为基准,铜价波动可以较快地传递给下游客户,因此铜价波动对铜箔厂商毛利影响不大。

从嘉元科技披露的业绩数据可发现,成本端,不同厚度的铜箔生产成本相接近,收入端,厚度越薄的产品加工费越高。轻薄铜箔毛利率更高,高利润空间也驱动着铜箔厂商生产极薄化铜箔。

3.2铜箔生产的核心壁垒在于技术、认证、资金三重因素

锂电铜箔的生产壁垒体现在技术、认证、和资金三个领域。铜箔行业尤其是极薄铜箔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各种因素使得产能扩张收到限制。

锂电铜箔生产分为溶铜、生箔、后处理和分切四道工序。其中电解液和添加剂的调配、以及生箔工艺都存在技术壁垒,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了铜箔的厚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和表观质量。

溶铜和生箔环节需要在液体环境内实现生产流程,电解液及添加剂的调配是技术要点。

铜在硫酸的化学作用下制得硫酸铜电解液,通过调节溶液中的整平剂、光亮剂、走位剂等添加剂的种类、比例、含量等因素,来控制铜离子电沉积为铜单质过程中的晶粒取向、结构和晶粒大小从而实现控制铜箔的各种性能。

其中添加剂主要起到细化晶粒、降低电极与溶液间的表面张力、改善电解液对电极的表面湿润性等作用。

在生箔过程中,通过调整阴极辊转速、电流、张力等工艺参数,从而得到不同厚度的铜箔。

生箔工序的核心设备为阴极辊。

电解铜箔需要使铜离子在阴极辊表面上通过电沉积过程结晶,实现这一技术关键需要保障阴极辊辊面材料的微观组织均匀细小,对表面钛材的结晶粒度细微化和低含氢量等要求高。

之前高性能的阴极辊主要来源于日韩进口,据铜冠铜箔招股书披露,全球70%的阴极辊来源于以新日铁、三船代表的日韩设备商,订购相关企业阴极辊需提前进行下单排期,设备的供给紧张导致铜箔的扩产周期增加,排期已经达到了年。同时进口生箔机、阴极辊等设备的价格较高,对铜箔生产企业的资本实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国产阴极辊设备缩短和进口阴极辊的差距。

目前龙电华鑫、嘉元科技、诺德股份、中一科技、铜冠铜箔、华创新材、德福科技、等头部厂商均已经使用了国产阴极辊。

年10月西安航天交付给华创新材的阴极辊已经达到了3米的幅宽,同时晶粒度已经达到了10级,相较国外12级晶粒度虽有一定差距。

中一科技在公告中披露,已经使用国产设备生产线批量生产4.5μm铜箔。国产设备经过调试后,已经大批量供应核心客户,质量满足国内客户要求,良品率差距在1%左右,就质量而言未发现明显差距。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根据嘉元科技公司公告披露,目前上市公司新建项目平均每1万吨铜箔产能需要投资7亿元。

铜箔产能投资中,设备购置和安装费用占比超过60%,是产能建设投资的核心来源。其中用于生产的关键设备占比61%,核心部件是阴极辊和生箔机组,占生产设备投资的45%,项目总投资的27%。

产品认证方面,铜箔供应商要经过严格的车规级认证,认证周期达6~9个月。

中小厂商无论在设备先进性、时间和成本投入上都难以与头部相抗衡。算上新建铜箔产线还需要进行环评、厂房建设、客户订单调试等步骤的时间,实际开工到产品订单全周期将达到2年或以上。

3.3需求端:新能源高景气持续,需求结构升级

3.3.1锂电铜箔需求高增,22-24年需求CAGR为28%

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GWh,-年CAGR为33%。

EVtank数据显示,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GWh,占年锂电池所有终端行业出货量的67%。消费电子电池和储能电池分别为72GWh和42GWh,分别占当年锂电池出货量的21%和12%。

预计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GWh,-年CAGR为41%。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全球锂电铜箔需求量将保持快速增长。

我们预计到年全球锂电池出货总量将达到1GWh,-年CAGR为41%,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GWh,CAGR为44%。

我们预计年全球锂电铜箔需求量为.21万吨,-年CAGR28%。年国内锂电铜箔需求为55万吨,占全球需求的5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6%。锂电铜箔需求增长具备高确定性。

3.4供给端:铜箔制造商产能投放加速

我们预计//年底国内锂电铜箔产能将达到65.55/.25/.25万吨,预计-年全国锂电铜箔总产能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

根据各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67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