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心冰柜上热搜的成都火锅店疫情期间
9月4日,成都市武侯区,一大早,老板娘赵春燕就急匆匆钻进店了。走过空荡荡的大厅,她径直走到厨房案板旁,看了看,然后对着正在切藕的员工赵斗权说,“藕切厚点,等下不是烫火锅,是做汤。”
——这是成都全体居民原则居家第四天。
对于这家早就停止堂食的火锅店而言,他们今天最重要的任务,是在2个小时后,将做完的20份午餐送到辖区内的各处,让忙碌在一线的环卫工人能喝口热汤,吃顿饱饭,休息一下。
“当然是免费的。”赵春燕的个性风风火火。疫情之初,她就向社区进行了报备,留下住在附近的7位员工,“随时服务抗疫一线。”
9月4日,在成都开火锅店的赵春燕和员工一起,制作了20份爱心餐食,提供给辖区内的一线环卫工人。
身边的人并不意外她的决定。这家不算大的火锅店已经热闹了12年,赵春燕和丈夫一起,如燕衔泥般一点点将这里打造成另一个家。女儿从小到大的奖状被贴在大厅墙上,大门口和招牌并列的,是有需要的人免费吃面条的提醒、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站的标签。
这里夏有免费凉茶,冬有热姜汤。几个月前,赵春燕放置的两个爱心冰柜里,需要者自取的免费矿泉水,因为不断有人默默补充,数量不减反增——此事被媒体报道后,一度冲上热搜。
从爱心冰柜到环卫工人休息站,从免费面条到爱心午餐,赵春燕所做一切自然而然。“成都这座城市,就是能感知和传递每个人的善意。现在大家都做一点点事,疫情总会过去。”她打开锅盖,翻滚着的鱼汤已经煮得奶白奶白。
顿时,明明空荡的火锅店内,氤氲着人间烟火,流淌着城市温情。
因为热爱
总能找到守护的方式
这边,赵春燕和员工正忙着将起锅的鱼汤分装到餐盒,那边,环卫工人倪家雄和何瑛走进了火锅店,熟稔坐到空桌前,拉下口罩,猛喝一口水,然后长长舒口气。
作为成都市城管委疫情防控环卫作业武侯区应急保障队的成员,他们每天早上5点半开始沿街打扫,到中午12点结束上午的工作,休息后,又从下午6点工作到晚上9点半。辖区内哪里的垃圾箱装满了、路面脏了、有垃圾堆着了,他们就会冒出来处理好这件“天大的小事”,守护着城市的体面和秩序。
9月4日,在成都开火锅店的赵春燕和员工一起,制作了20份爱心餐食,提供给辖区内的一线环卫工人。
“我们每天都要经过这里7、8趟,等他们去拿垃圾时,我就能歇一下。”做了快10年的环卫工人,何瑛这几年开始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他们的责任就是让成都不管什么时候,都能一直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另一方面,她也感知到了更多关怀和善意,从一句“谢谢”、一个微笑,到类似赵春燕这种,提供一个让他们可以喝水喘口气的“爱心休息站”。
“我先过去了,等下你们直接过来就行。”坐下不到5分钟,何瑛起身离开。
“你带瓶水。”赵春燕从厨房冲出来,把水塞到她手里,“等下就给你们送饭过去。”
9月4日,在成都开火锅店的赵春燕和员工一起,制作了20份爱心餐食,提供给辖区内的一线环卫工人。
其实,这不是赵春燕第一次为抗疫一线的人员提供爱心盒饭。过去两年多,每一波疫情来临,她都会和社区联系,根据需要提供餐食,最多的一次,连续多天送下来,花费接近元。
“因为热爱吧,总能找到守护的方式。”赵春燕觉得那就是一种直觉。在她看见面熟的广场舞阿姨套上防护服成为志愿者时,看见那些一线防疫人员被汗水泡得发白发皱的双手时,又或者,就是某天,担心他们生意受到影响的熟客直接给她转钱充会员时,她觉得自己一直在被这座城市的强大的共情所触动,所推动着要去为这里做点什么。
这似乎也是很多人的共识。
于是,这个盛夏,为了响应节约用电的号召,赵春燕所在的整条街的商户都自发关闭了招牌的灯光,调低了大厅的亮度。于是,当疫情来临后,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座城。
我被人“打过伞”
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
接近中午,满满当当20份午饭,鱼汤、蔬菜、泡菜米饭,一份份稳妥包装好。送饭的车从火锅店前驶离,穿过稍显安静的街道,执勤交警会在路口检查车牌是否备案,路边做核酸的点位排着并不算长的队伍,人们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从菜市场和超市里走出,他们买得不多,红红绿绿的蔬菜水果外,有人抱着一束盛开灿烂的雏菊。
环卫工人们等在一处街边花园,有人戴着口罩吼了一声洪亮的“谢谢”,逗笑了街对面水果店的老板。
忙碌了一上午,环卫工人拿到了商家提供的爱心餐食
“成都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你越来越爱它。”忙碌一上午,在把所有点位都送完后,赵春燕终于松弛了下来。14年前,她从老家达州到成都创业,诸多沉浮之间,她始终记得,一次偶入一家面馆,吃完后才发现没有带钱包和手机,忐忑对老板说着回去拿钱时,老板大手一挥,“不用啦,我就是卖面条的,多做一碗少做一碗,无所谓。”
赵春燕将这次经历比喻为,“好像是我被人‘打过伞’,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
在店里,她提供“免费吃面”,用硕大的字体标注,“如果您现在遇到困难,或者在成都还没找到工作,请进小店跟服务员说,‘麻烦煮碗面’,吃完直接走就是,不必客气!”店门外的一张小桌上,放着凉茶、纸杯和一次性口罩,供行人免费取用。而“环卫工人爱心休息站”,更是一年四季免费提供休息和热茶凉水。
忙碌一上午后,环卫工人开始吃午饭
这样的善意,从未被辜负,一直在传递。
曾经,一位小伙子来店里吃面,完后悄悄在碗底压了20元钱,留下纸条,“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一碗面没有之一。生活不易,爱心传递”。这个夏天,赵春燕在冰柜上贴上了“爱心冰柜,免费领取”的标签,之后,基本每天店里需要提供24瓶矿泉水作为补充,但是渐渐地,爱心冰柜里的水多了起来,从监控里,叼着冰棍儿的男生、衣着简单的女生、匆匆“刹一脚”的司机,留下一箱箱的矿泉水后就离开。
曾经,一位小伙子来店里吃面,完后悄悄在碗底压了20元钱,留下纸条
如今,这个“爱心冰柜”依旧摆放在火锅店门口,时不时有公交车司机、环卫工人来拿走一瓶,赵春燕觉得,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只要我们这家店还开着,这个传统就会一直下去。”
这就是我们
战胜疫情的信心呀!
“成都,一座温暖人心的城市。”
——这是“爱心冰柜”的故事下,被点赞最多的留言。更多的,是人们都在讲述自己和这座城市的故事。有人因为坐公交车忘了带钱,脸都憋红了时,被公交车司机代缴了,于是,他在下次坐同一线路的公交车时,多投放了两块钱。还有拎着大包小包的学生,在地铁站面对无法支付时,被陌生的小姐姐帮助,后来,再遇到同样的情况,她成为帮助别人的人。
如今,故事还在继续讲述。
有人分享了在业主群里,爹妈们交换着自家娃用过的教材,“需要者自取”。有人讲述在自己小区,核酸检测时会自发让孕妇和老人孩子不用排队。更别提谁家的电视机没声了、煤气灶打不燃了,都先不麻烦物业,大家七嘴八舌出着主意……
“这就是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呀。”赵春燕觉得自己一直被各种善意包裹着。眼下,店里很多员工都是已经工作了7、8年了,火锅店已经成为大家的家。这次住得近的就留在店里,每天准备着爱心餐食,年纪最大的赵斗权,本来是保洁,也提着菜刀气势饱满地破鱼切菜。社区里,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仍会记得时常问问她,“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口罩够吗,核酸做了吗?”
火锅店外,免费吃面的招牌,高高挂着
更大的,是成都市在疫情后,这几年对于各种微小企业的扶助政策,赵春燕的丈夫黄明算过,各种政策下来,火锅店一年能省下一大笔钱,“真的是喘了口大气。”
说这话时,已到下午,赵春燕又坐不住了,她开始联系社区,询问明天是否需要送餐食,“看看你们想吃什么,菜市场、超市都开着,买菜方便。”(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梁家旗赵奕摄影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