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银行理财买出炒股票的感觉,如何应对银行
最近银行理财让大众的心情比过山车还刺激,有的朋友说,购买银行理财不小心买了一个寂寞;实际上购买了寂寞的人并不是最惨的,最惨的人是本来购买的是温柔的银行理财最终兑付时发现领回家的是疯狂的“理财刺客”。
有朋友在某国有大行购买了万元的银行理财,经过天到期兑付时变成了亏损多元。是不是购买银行理财买出了炒股票的感觉?更有网友质疑:银行理财产品固收变固跌、稳健变净值稳降、低风险演变成亏了本,充分说明银行理财产品确实成为了“理财刺客”。
首先,银行理财成为“理财刺客”是因为购买时高高在上的比较收益,兑付时却让人大跌眼镜
很多人对“理财刺客”可能非常陌生,但很多人都经历过“雪糕刺客”,就是那些在冰柜里看着其貌不扬的雪糕,你觉得没有多少钱,但是当你把雪糕拿到手付钱时却被价格狠狠地刺了一下,如果要退很尴尬,最后无奈接受以高价格购买了并不值的雪糕。虽然没有多少钱但仍然有刺痛的感觉。
银行理财刺客也是如此,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银行的理财经理会告诉你,银行的理财产品是稳健的、低风险的、我们的收益是比较高的,甚至有的银行理财经理告诉你我们的理财产品从来没有出过任何风险。但是,当你购买并经过一段时间到期兑付时,你购买的理财产品没有达到曾经预期的业绩,甚至还出现了亏损,这就出现了购买雪糕的尴尬,从而出现了“银行理财刺客”。
其次,银行理财成为“理财刺客”不是投资者不接受投资风险,而是不接受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亏本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实际收益低于业绩基准更是愈演愈烈,年上半年到期的只披露了业绩比较基准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到期收益没有达到业绩比较基准水平的有1只,占比9.42%。而进入11月份,近一个月银行理财回报为负的有只,占比达到21.7%;其中一周亏损的有只,占比达到51.5%。
针对银行理财净资产的大幅度回撤,各种专家和业内人士都认为是正常现象,毕竟新资产管理规定实施以后,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而且风险应该由投资者承担。知识麒博士也认为,无论是从法律还是法理上讲,投资者承担风险都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银行理财成为“理财刺客”并不仅仅是因为投资者不接受银行理财没有达到业绩比较收益,而是难以接受号称稳健的银行理财为什么出现了亏本?目前多只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直接冲击着广大银行理财投资者,11月末全部理财子破净产品数量占比升至高点17.6%,产品破净规模达到亿元。这种规模性的亏损才是银行理财成为“理财刺客”的最后一根稻草,本来大量的银行理财购买者就是稳健型的投资者,如今稳健的理财也已经出现了亏损,这大大地动摇了这些人对银行理财曾经的信念和认知。
第三,“银行理财刺客”就像银行理财投资时的“盲盒”游戏,对银行理财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一些银行理财投资者对银行理财刺客提出质疑:我把钱交给银行进行投资最后银行投资失败亏损了,亏损的后果要我完全承担难道银行就没有任何责任吗?
银行可以用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替代了“预期收益率”,并提醒投资者业绩比较基准并不代表未来到期的理财收益率,但如果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果就像在进行打开“银行理财盲盒”的游戏,那确实会打击银行理财的信心和未来。
银行理财收益率下降可以理解,银行理财没有达到比较基准也可以理解,但如果银行理财最终兑付的收益率是完全未知那将是非常可怕的,大家用一点小钱娱乐开盲盒是可以的,但如果用养老钱、生活费用去开盲盒投资,那是非常无法理解的结果。
银行理财刺客毕竟还是会刺痛一部分投资者的心,因此银行理财投资者投诉量激增、理财赎回潮来袭成为常态,更重要的是部分银行理财投资者会“用脚投票”、银行理财投资向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转移。
同时银行理财投资需要在销售时进一步规范,包括明确银行理财风险、明确理财投资的资产配置以及未来可能的收益和损失;也包括进一步提升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特别是所投资底层资产的风险逻辑。
更重要的是,银行理财要提高自身的投资配置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在风险投资中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的能力,毕竟银行理财的最终兑付收益是生存和发展的本钱。
作为投资者要提高投资的风险适应性能力,真实地评估自己的风险等级,与自己的风险等级匹配理财产品,多看理财产品说明书特别是资产配置,同时提高风险意识。
买银行理财买出了炒股票的感觉,投资银行理财被“理财刺客”重伤,未来需要银行理财机构和投资者双方面的努力。(麒鉴)银行理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