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冰柜 >> 冰柜发展 >> 面对生死

面对生死

93岁的大姑父,走了。临终前两个月,我去北京朝阳区,芳圆里小区看望他。

他躺在床上,平静地对我说,“舟儿啊,(我的乳名)你来,就多陪我几天,安排后事吧,岁数到了,我也该走了,就烧了吧。”

我的泪水不由得涌出眼眶。

他又平静地说,“装个盒子,不要好的,送回老家,跟你大姑埋在一起。在坟上掏个坑,省事,放进去就得了……”

我抹抹眼泪,问姑父,还有什么想说的?姑父喘口气,想了想,又说,

“单位呢?唉,就别去通知他们了,同事们都提前走了,现在呢,一个熟人也没有了,别去麻烦人家了……回到老家,让前后院亲戚,吃顿饭,就算告辞了”。

我给姑父擦擦脸,姑父又平静地说,“在我坟上栽几棵柏树吧,天天陪着我,不寂寞……”

两个月之后,医院走了。我匆忙进京,与二姑家的几位表兄妹,医院,与姑父的遗体告别。

医院。

在我们的注视下,几名工作人,给他穿上了寿衣,放进了冰柜,等第二天再拉去火葬场。这里的一切都由院方包办。

最低的妆殓费是,较高的是,还有以上的。

我的表弟,选取了元的价位,加上保管一天的钱,临时的棺木存放的费用,共花了元。

这还没进火葬场呢,连死人也吃呀!

北京东郊殡仪馆。

随着灵车,进入东郊火葬场。那天,我们几位亲友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我和表矛陪工作人员,亲手把姑父的遗体推进了火化车间。

这时我才真正想到了生死。

大厅庄严肃穆,门口摆放着鲜花。火化工作间一字排列。机器发出嗡嗡的声响火化炉门口上方,电子屏上面显示着,“正在工作”……“正在工作……”的字幕。

亲属们手持白花或坐,或立,默默地在外面等候火化结束。不断有灵车把遗体送进火葬场来……不断有人捧着骨灰,离开火葬场……

只有肃穆,静立,没有哭声……

伫立在火化间门口,我脑子忽然一阵慌乱,心跳猛地加快。

回过神来,我恍然大悟——啊!这里是人生的最后一道门坎呀!

进去,门,就永远地关闭了……

今天我送人,他日人送我……

今日我送人,他日人送我……

三个半小时之后,我捧着骨灰走出了大厅。我的脑子不再慌乱。我释然了!

人,既然活着,就好好地活吧!只想生前,不想生后。什么荣辱富贵,爱恨得失,皆是过眼云烟……

我要随遇而安,享受这短暂的人生……

大姑父,范宝玉,河北肃宁县,赵河村人。他生前是党员,当过多年的厂长,为人正直善良。文革期间,他曾努力保护了不少受打击的老干部,老同事。

他的生平事迹,我写成了回忆录。

大姑,九十五岁时,先他离去。

大姑得的是脑血栓,在病床上躺了近二十年,都是大姑父亲手照顾,料理。后来找了保姆。晚上还是姑父伺候。

他曾对我说,“小舟儿啊,我不能走在你大姑前头啊,我走了没人照顾她,送走她,我再走,我要为他活着。”

老人已经看透了生死。

大姑父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为了实现他的诺言,虽然80高龄了,他每天早晨坚持遛弯慢走,不用拐仗,偶尔在小区树下和人们聊着天儿,打打扑克,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他仍喜欢阅读。订了北京老年报,把喜欢的资料记下来,或是用剪刀裁下来,以便日后重读。他有几个厚厚的日记本。

他坚持每天刷牙漱口,他的牙齿到90岁时,也没有一个脱落的。每天夜里,给大姑接尿,还要翻几次身,防止老伴儿生褥疮。每天早晨要给大姑梳头洗脸。一周要给大姑的全身用毛巾擦洗一遍。真正做到了仁至义尽哪。

街坊邻居见了面都夸的人好。好几个邻居曾对我说,在北京,我姑父这样的人也是独无二的。

做为侄子,我为大姑父而自豪。因为我没有姨勇,只有北京的姑父,姑母,我视他们为亲生父母。我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大姑父没少省出钱来,接济我们。以后我上了师范,帮我买书寄钱买衣服。待如同亲生儿子。每年工作无论多忙,我必须进京探望他们几次。

而今最亲的人走了,怎不令人悲伤怀念!大姑父是个普通人,却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永远值得怀念的。

我要好好地活着,像大姑父那样,永远有有一颗真诚善良,坦然面对生死的胸怀。

一个人看透生死,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人活得明白,才死无遗憾!人生如蜡烛,活着就应该不断的发光,发热。

写完此文,我的泪水,不由得夺眶而。清明之际,发表这篇短文,表达对大姑父深深地怀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5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