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布局欧亚南北美洲15国,这家跨国AI
马继伟企业,是有味道的。至少严治庆这么认为。他觉得,扩博智能的味道,有点像青春期男孩的味道。青春期的男孩,阳光、清新而朝气。他们身上有着在篮球场上为了一个球的输赢而厮杀的满身汗味,有扔在床边未洗袜子的味,或许还有一股香水味。这个年纪的男生,正处于尴尬的成长期,满脸的痘痘,一副略懂非懂的样子。他们觉得自己很厉害,梦想可以征服世界。但在别人看来,他们的能力和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大的差距。严治庆说,这是一种混合的味道,在阳光的照耀下,蓬勃生长。这种味道和成立4年多的扩博智能很像,有一定的市场认知,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也知道如何一步步推进要做的事情。同时又有点着急,想服务好更多的客户,希望明天就可以变成一只“独角兽”。就像青春期的少年一样,期待快点脱离父母亲的“魔掌”,跳到世界的舞台上,证明自己。但急不来,ToB的赛道上,扩博智能必须静下心来,在浮躁市场中找到定位,必须找准场景与自身成长节奏的融合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就像青春期的少年急于改变世界,但也要接受严格家长对每一个新奇想法的严防死守,接受成长是连续而又缓慢的事实。严治庆说,他有点着急。他羡慕过别人家的公司,两年上市,百亿市值。而扩博智能4年了,还在一点点成长。他常常自问,“是不是我们做错啥?我们是不是慢了?我们选择的赛道价值是不是预判有误?”。这种纠结的状态让他自己看起来,也像个青春期的少年。(扩博智能创始人兼CEO严治庆)01扩博智能的节奏、框架和主线作为产品型的CEO,严治庆一直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现在的扩博智能。就好像家长盯着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他觉得扩博智能的每个方面都可以再进一步。比如技术能力、数据能力应该再上两个台阶。产品迭代能力应该再上三个台阶。BD的速度可以再快两倍。“大家都知道,我其实对扩博智能的状态,是很不满意的。”或许产品型的CEO眼睛盯的都是bug。当年,严治庆做windows产品经理的时候,盯的是还没有修的0个bug。即便市面上认为windows是一个很成功的产品。“我们不可能做一个完美产品。机会和时间窗口也不允许我们来去做。市场给我们一个定位,投资人给我们一个期望,再加上扩博智能对自己的要求,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才成就了现在扩博智能产品。”年11月,创业之初,“家长们”就定好了扩博智能要走的路。他们认为一个ToB公司,一个软硬结合的ToB公司,要用自己的核心技术,要用一个产品的形式,而不是一个定制方案的项目形式,服务好客户。其实,几乎所有成功的ToB公司打法都是相似的:以技术、产品为核心,做高壁垒;以客户为核心,做客户需要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抓头部客户,深挖下去,并在全球复制。一张PPT就可以讲清楚这件事。严治庆觉得,这种打法是符合现阶段高速发展的市场规律,它应该成为一个标尺,成为科技企业发展的准绳。当面对客户、做产品或者迭代的时候,扩博智能都围绕着这条准绳,问自己:我正在做一个产品还是在做一个项目?服务好这个客户,能够带来头部效益,并延展到它所在的市场或者品类当中吗?做好这个中国客户,可以把扩博智能的业务和产品延展到国际市场吗?严治庆说,创立至今,扩博智能一直沿着这条路再向前走,没有变过方向,而且烙印越来越越深了。这个烙印也已经成为扩博人的集体烙印,变成了他们的一种思考方式。严治庆认为,这条准绳可以让节奏变得非常的有力度,让扩博智能跑得更快。严治庆,喜欢把“节奏”当做形容词,来形容扩博智能。他认为节奏对于ToB公司来说非常重要。ToB公司就像是在跑一场马拉松,不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要一边跑,一边寻找自己的节奏感。他希望扩博智能能够找到自己的节奏感,能够优化自己的节奏,唯有如此才能够跑赢自己的马拉松,成为一家百年老店。但无论是保持节奏还是打造百年老店过程中,扩博智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偏离主线的诱惑。现实情况下,为了活下来,大部分的创业公司不得已什么活都接,什么钱都赚。严治庆觉得这是需要深思的,特别是在ToB行业。他也承认,有一些事情需要去做,但领导者要清楚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比如用来历练团队;但如果只为了现金收入做项目,是会上瘾的。“一旦做了第一件事,你必须做第二件、第三件事情,可能会做越来越顺,然后公司很可能就变成了项目外包公司。”他觉得拿项目去打磨产品这个说法是不存在的,持该观点的人肯定没有做过产品。“有些人,最喜欢干的就是定制化。一旦做定制化,你砸下去的人、砸下去的时间会把你拖死在里面。你根本不可能再拿出新的资源做产品。”他说。其实,扩博智能也接了很多来自零售巨头宝洁、可口可乐以及零售商沃尔玛等KA客户的单子。扩博之所以避免滑向危险的定制化,“因为我们清楚我们的产品是长什么样子的,”严治庆说,扩博智能的目标是识别线下所有的产品,比客户的目标大得多。在这一目标之下,扩博智能在有目的地触达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KA客户,而不是KA客户反过来找扩博做项目。“创业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一条主线。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最后要做什么。而不是你去配资源,然后编个故事,忽悠投资人。”最初,扩博智能也搞不清楚如何一步步数字化线下产品,也没有想明白先切哪一块、切成什么样子。严治庆举Google的例子,谢尔盖·布林、拉里·佩奇一开始也没有看透搜索引擎技术的价值。他们曾想以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卖给Yahoo公司。但Yahoo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他们还曾找过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经工作过的Infoseek公司,所幸Infoseek公司也不感兴趣。“其实大家都很难看得那么远。”严治庆说,若能多看几步,就应该仔细想一想了。但不能闭门造车。扩博智能基于市场上的零售品牌冰柜开发出的智能硬件设备,当冰箱门开到45°时能够拍同时拍摄上下两张照片,拼接到一起就是冰柜中放置的所有饮品。这个创意来自与客户的深度沟通。扩博智能的员工跟着可口可乐销售代表巡店时,看到可口可乐的员工会拍冰箱内的照片,扩博智能的员工觉得很奇怪,觉得应该完全可以做一个设备让销售代表不必做这个多余的动作,还能实时地给与数据。自然而然地,可口可乐就成为了这款产品的第一个用户。可口可乐与扩博智能接触之前,扩博智能花了很多时间试图搭建一个能够识别线下所有产品的框架。只是当时还不清楚如何更具体的业务化这个技术框架。这和Google当年遇到的问题一样。Google的愿景是整理全世界的数字化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排名。所以Google的架构是围绕这个大愿景设计的。Google没有针对某个客户、针对单一客户的数据做搜索。严治庆说,扩博智能做产品的时候,脑子里没有一个具体的客户。扩博智能想的是整个行业,要去解决该行业所有线下产品的问题并将其数字化。不管这个产品,用在罗森、家乐福还是居民小区里的夫妻老婆店。四年来,摸着石头过河的扩博智能探索出哪些路径?重数据(数据收集和标注),轻算法;先数据,后算法。很多AI公司往往认为算法比数据重要。如果严治庆和这些AI公司的创始人坐在同一个论坛,讨论算法和数据,谁更重要?他或许会举Google的例子反驳他们。在搜索上,外界觉得Google的搜索算法很牛逼,其中肯定有一个magicsource,有这么一行代码可以超越市面上所有的搜索引擎。其实,任何一个全职的Google工程师都能看到搜索算法。如果算法重要,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把算法偷出来做个竞品或者卖给其他公司?这说明算法不是门槛,说明算法没有重要到大家认为的地步。其实,Google厉害的是在不断累积、不断优化的工程系统上。年、年,扩博智能CTO柯严正在Bing团队奋力追赶Google,对此应该深有体会。严治庆也效力微软16年,年初从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的位置上,离开微软。所以,他们做扩博智能的时候,想到的是框架,想到的是怎么样用一个最方便、最简单、最可控的方式,将数据收集起来。在线下搜集数据比线上更难一些。扩博智能想到了采用智能硬件设备的方式收集数据。智能硬件的传感器能够让扩博拿到更多、更快、更准确的数据。在风电新能源领域和零售领域,软硬结合的技术都是从数据采集端开始的。在数据标注方面,扩博智能已经能够实现标注的自动化。(补充阅读:扩博智能CTO柯严:如何用计算机视觉数字化改变世界?)这套数据处理能力(从收集到标注)让扩博智能在竞标可口可乐这个客户时,从当时8个比它体量更大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拿下可口可乐的单子。扩博和竞争对手从可口可乐那里拿到同一批数据和同样的需求,它们通过5-6个月的时间与可口可乐沟通需求和进度。之后,通过一个大比武决出胜负。大比武一共有两轮,第一轮识别的SKU数量很少,这8家公司难分高下;第二轮,SKU数量加大。可口可乐把一个装有SKU的USB交给它们,考察维度有二:一,图片是不是实时传到后台;二,准确度有多少。最后,扩博智能胜出了。每次融资时,投资人都会问严治庆,扩博智能的核心价值点是什么?是算法或者其它什么一个特别牛的技术点吗?每次,严治庆都会举“魔鬼和壁垒都躲在细节里”的例子。扩博智能做的是产品识别,对训练数据中的准确率要求极高。98%虽比99%的准确率低了一个点,但会对最后的模型产出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让数据更干净,扩博做了一堆工具、一套流程保证训练数据不脏。严治庆还会解释,ToB的创业公司如果只靠一个技术点的爆发,可能早就死了。因为竞争对手,特别是大厂,对着你一个点打,太简单了。一些好的ToB公司之所以能够活很久,是因为它不靠单点技术爆发,靠的是一条线甚至一个面的组合拳。ToB公司必须稳扎稳打每一个点。ToB公司的老板需要自己抓每个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