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婆婆退休工资1万6,不帮我们还房贷
所有的啃老族中有一种顽固型啃老最可怕,因为,他们啃掉的不仅是父母后半辈子的幸福,还啃掉了自己的生存能力,更啃掉了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和底气。
01“高退休工资的公婆,不帮自己儿子还房贷”
看到一个网友的吐槽,大致内容如下:
这位姑娘和她的老公结婚已经5年了,有一个孩子3岁。目前是公公刚刚去年退休,婆婆则是前几年就退休了。房子是公婆付的首付,写的夫妻两的名字,公公退休前一直是公公在还按揭,每月大概是左右(一共多,多是对冲的儿子的公积金),相当于不足部分是公公付了,小两口除了公积金扣除部分外,现金是不需要再为房贷操心了。
生下孙子之后,公公承诺每个月给的奶粉钱,如果没有意外会一直给,就当教育经费。也是如此做的。
这么算来,公公一个月得出左右给小夫妻。还好退休前公公收入还不错,每个月固定工资有1万多。年底还有年终奖。
可是去年退休了,公公退休工资算下来每月多,婆婆多,再无额外的年终奖,加起来两人差不多也是1万6左右。也算是富足优渥了,但是比退休前,要少很多。
今年年初,公婆试着和这姑娘商量,能否把每个月的房贷让儿子自己还了,因为说实话小两口也不是还不起。儿子一个月工资多,媳妇多,还有儿子公司年底会有几万的分红,照道理节省点也不是啥问题。但是,给孙子一月的补贴,公婆还是会一直给。
媳妇儿就不高兴了,觉得两老人这么高退休工资,能花多少?为什么就不能帮儿子还贷款呢?也不过每个月块而已,她觉得要是老两口这么抠,以后也就不帮他们养老了。这家儿子也是很为难,一边是咄咄逼人的媳妇,一边是说啥也想自己出去游山玩水不愿意再继续还房贷的父母,最后只能恳求父母能不能折中还个,这样才能消消媳妇的怒气。
看到这个内容的吐槽,简直要震惊了。姑娘,没事儿吧,这房子写的可是你跟你老公的名字,觉得这对公婆已经很够意思了,再拉着他们可就是所谓的顽固性啃老了。只要觉得父母公婆在,他们的所有东西便是自己的,并以是否给他们养老作为道德绑架的条件,实在是令人唏嘘感叹。
02悲催,从养儿防老到防儿啃老
老话说的好,都说养儿防老。但现在看来,事实情况是未必能靠的伤,儿女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中间吃不消。
往往很多都是到了夕阳红的年纪,但是还依然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力,那些孩子们房贷、车贷、经济压力一大堆,等着让他们养老,还真难指望上。
养儿防老如今成了养老防儿,防儿什么?防儿啃老。
有些顽固性啃老的案例,真是让人直呼“震碎三观”。之前有个新闻,说的是上海的吴先生好吃懒做没有收入来源,为了骗取母亲的每月元按时到账的养老金,他把已经去世的母亲放进冰柜,而一直不让人发现。
考虑到尸体在家中会腐烂产生臭味,吴先生通过网购买了大冰柜。为了避免他人看见怀疑,吴先生拒接电话、拒绝开门,凭着自己和母亲的身份证、银行卡,将母亲的退休金共2万元存到了自己的账户。
为了骗取固定的养老金,吴先生宁可选择了不让疼爱他一生的已故母亲入土为安,竟然还心安理得地与母亲冰冻的尸体共处一室。依然玩着他热爱的游戏,吃着足不出户的外卖。
似乎,这一代的子女“啃老”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大城市房价高,大多数年轻人靠工资不可能买得起房;工作压力大,双职工小夫妻很难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于是本该压在年轻人身上的责任顺理成章地往上一代传递,“啃老”也被冠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
03如何才能让“啃老”的板子远离自己?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统计,中国目前有30%的年轻人依靠“啃老”生活,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啃老”的现象。
说到这些顽固性啃老问题,一个巴掌拍不响,一味指责子女的贪婪和自私是没有用的,应该追本溯源,本质上是父母对子女过于宠溺,包办主义盛行,从而导致了子女失去了自我奋斗的动力。
“惯子如杀子”,父母可以为子女牺牲一切,但也要注意,别让你们过多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你们过多的“包办”成为孩子啃老的“惯性”。一个只会啃老的人,只会逐渐与社会脱节,丧失基本的自我能力,最终成为标准的废物。
让“啃老”的板子远离自己,不要打到自己身上,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主能力,要教会他们懂得感恩,放手让孩子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尤其是子女结婚后就要退出他们的生活圈,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双方保持合适的距离。
最后希望,一方面,子女要争气,拒绝啃老;一方面,父母要放手,懂得进退,让孩子们摔倒后自己爬起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