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用汗水见证忠诚与奉献的武汉公交人
连日来的持续高温加上疫情防控,让市民们备受双重“烤”验。而在这座城市,却有这样一个群体:为给市民、乘客带去更加健康安全、舒适顺畅公交出行环境,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战高温、斗酷暑、迎“烤”验、抗病毒、保运营,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烈日下、车间里、站点旁、车门前......随处可见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湿透的衣服、通红的脸庞、豆大的汗珠和辛劳的双手见证了他们的忠诚与无私奉献。8月6日、7日,记者带着好奇和敬佩,走进了这群夏天最美、最可爱的武汉公交人中间,用心去感受他们的那份专业专注和精益求精!
公交女司机每趟起坐60次,只想保护一车人健康
“请大家提前打开‘绿码’有序排队上车......”8月6日9时,武汉公交路号车准点发车,两分钟后,车到第一站---新湾二路红光小区,见有乘客等车,今年40岁、开了18年公交的女司机朱虹提前减速,靠边进站,车门还未全部打开,朱虹连忙解开安全带起身,将半个身子探出司机防护门,一边提示乘客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一边拿着测温枪为大家测温、验“码”......等乘客顺利“通关”上车,朱虹明显感到后背沁汗.
为提升疫情防控期间的运营服务,3日起,朱虹的每趟营运就多了不少于60次的起坐、探身查看“绿码”、测量体温、爱心提醒等动作。虽然连日来的重复起坐加探身服务让她手术后的腰部有点吃不消,但一看到胸前的党徽,11年党龄的女司机还是忍痛坚持。
“我的‘探身服务’不光是为了节省我车上乘客的时间,更是为了减少站内滞留,方便更多乘客。”虽然每次起身都要经历拉手刹、解安全带等‘工序’,但在朱虹心里,全都装着乘客。路公交车由汉口新湾三路开往汉阳麒麟路桃花岛,沿途停靠市中心29个主要站点,车多人多、客流量大,且不少站点全是老年人。所以,朱虹认为“遇到没有智能手机、手机网速慢或没有申领‘绿码’的乘客,靠近一点引导,他们听得更清楚些......”
而来回近两个小时的运营过程中,朱虹时不时透过车厢后视镜观察车厢动态,遇有乘客下拉口罩、防疫不到位等行为,她则细心提醒,督促乘客戴好口罩,遇到异常,她同样会靠边停车,起身劝阻,确保安全后才起步开车。一路上,虽然车里开着空调,但朱虹身体左侧还是受到烈日的炙烤,外加重复不断地起身动作,车到终点站——麒麟路桃花岛,朱虹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湿,拿起身旁的一瓶矿泉水,她只喝了几小口,朱虹直言:“不敢多喝,怕等会身上出的汗还要多,免得空调风一吹,感冒了不得了......”
上午11点,结束上午2个车次的运营服务后,朱虹赶紧拿起抹布和装有消毒液的喷壶,对车厢地板、车门把手、座椅扶手等乘客会触及到的地方,进行再次消毒,随后,她又帮着站勤技工拆下车厢空调过滤网,仔细清洗消毒后,额头早已沁出了豆大的汗珠。
公交修理工:“摸爬滚打”,衣服每天要换两三件
8月6日14时10分,江汉区罗家嘴公交停保修车间,武汉公交二公司32岁的党员汽修工卢庆,手里拿着扳手、起子等工具,加紧维修一台因气路故障而保修的公交车,只见他麻利地拆卸主气管、安装打气泵.......技术熟练、神情专注、仔细检修。狭小的底盘空间,对于微胖的卢庆来说,略显吃力,没一会,技工的脸、额头、胳膊等部位就被车底管道“揩了油”,混合上豆大的汗珠,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大花脸”,一套工作服早已湿透,紧紧贴在后背上,边缘还沁出不规则的白色盐渍......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卢庆每天总是早上穿一套衣服,上午十点钟出汗后,赶紧替换另一套衣服。中午休息时,他便将换下来的脏衣服清洗干净后拿到太阳下晾晒,再换上一件干净衣服。“一天最少换三次,活多时,有可能多达四、五次”。
夏季,最离不开的是空调,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公交空调维修专班的工作又增加了定期清洁、彻底消毒等内容。8月6日傍晚,一台车因“空调制冷效果差”回厂报修,武汉公交二公司32岁的汽修工杨凯接到任务后仔细排查,因故障出在车顶的冷凝器,要想检修,需要爬到公交车顶。
瘦小的杨凯二话不说,快步来到车厢后排,熟练掀开头顶紧急出口,两手一搭,双腿一蹬,加上一个完美的收腹动作,技工就轻巧地爬上车顶。拆顶盖、查线路、换零件......
车顶上,年轻技工像“外科医生”一样,趴在狭小的设备舱里忙碌。设备舱,空间狭小,身下刚运转零件,余热未消。没一会,杨凯和同事就汗流浃背,汗湿的衣服随时都可以拧出水来。“这几天,全民都在抗疫,相比烈日下坚守疫线员工、医护人员,这点苦、这点累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作为一名有着7年党龄的退役军人,杨凯话语朴实地说。
公交线管员:“消杀+值守”,车上车下要跑上百遍
8月6日13时30分,室外温度高达36℃以上。在汉口火车站公交枢纽站,一辆路公交刚一进站,今年47岁、有着17年党龄的站长张军便拎着一壶勾兑好的84消毒液上车,协助司机对车厢地板、座椅扶手、栏杆设施等进行仔细消毒,细致擦拭......空调关闭的车厢,升温迅速,忙活到一半,张军就已满头大汗,后背汗湿。打开车窗通风,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些天,境外输入导致疫情反弹,公交车的防疫消杀一刻不能马虎。”公交站长一边忙碌,一边嘱咐当班司机做好个人防护,落实各项防疫举措,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
13时40分,张军顺利完成了这辆公交的“趟趟消杀、次次通风”工作,等当班司机在“车辆防疫记录”上确认签字后,公交站长拎着空壶直奔一旁调度室,熟练地打开喷壶,重新倒上一定比例的84消毒液,接上自来水,“等下一趟公交回站前,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免得影响线路正常运营......”
等车回站间隙,张军拿起身边的大号茶杯,一口气喝下三分之一开水,他说,这几天,每天都在室外忙碌,像这样毫升的水杯,他每天最少要喝三大杯凉白开。见刚才那台车马上发车,他转身放下水杯,再次走到烈日下,从口袋里掏出体温枪,协助司机测量体温、指导没有“绿码”的乘客手机操作。“天再热,您也要把口罩戴好,这是对您自己负责。”期间,一位外地乘客抱怨天热,一把扯下口罩,张军赶紧上前制止,好言劝慰。
几分钟后,下一趟路公交准点进站,张军叮嘱司机一句:“路上慢点开、服务时耐心点”后,拎着喷壶迎了上去......线长李方炜介绍,每天,路公交运营个车次,为做好公交“趟趟消杀、次次通风”,张军每天都会重复车上、车下来回跑上百次。“工作服每天是湿了干,干了又湿好几遍......”
公交配餐员:“夏天桑拿”,一心只为员工吃上可口“爱心餐”
七步洗手、清洗消毒、抹桌拖地......8月7日上午9点,在罗家嘴公交停保场员工配餐室,46岁配餐员朱建军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香皂和洗手棉来到水池边,按照“七步洗手法”洗净双手后,再对配餐室桌椅板凳、冰柜、微波炉等厨具进行二次消毒,确保卫生合格后,才将冷藏柜里的“爱心餐”一盒盒拿出,码放进一旁的蒸饭车,推闸蒸煮......
疫情防控以来,公交二公司从完善配餐工作流程、强化区域卫生管理、落实定期巡查监督等方面入手,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举措,严把一线员工“入口关”。而每天用酒精擦桌椅、84消毒液拖地板、“七步骤”勤洗手等工作流程则是专职配餐员每天的必修课。朱建军负责罗家嘴配餐点每天多名保修员工的工作餐的一小时蒸煮、核对发放、配餐室卫生消毒等工作。每天,朱建军提前到岗,“全副武装”穿上长杉、手套,确保防控全部到位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不仅要严格落实餐厅座椅、冷藏冰柜、蒸饭车等公共区域、生活物品的消毒、还坚持防止人群聚集。”朱建军说,这是自复工复产以来,他每天所做的一日工作流程。
而在汉口火车站公交枢纽站一间不足4平方的小房里,更是热浪翻滚,蒸汽袭人。此时,二公司47岁女配餐员杨红敏也是“全副武装”忙碌:先将盒饭放进蒸饭车,再加水关门、推闸蒸煮......虽然一墙之隔就是空调全开的员工休息室,但杨红敏却一刻不停,接下来,她要打来清水,勾兑上清洁剂后,用抹布将冰柜、蒸饭车、微波炉及生活区等内外仔细抹洗、全面消毒。半个多小时,消毒工作接近尾声,蒸饭车也开始“上汽”,而此时,房间温度已升至40多度,记者看到,女配餐员脸上已经满是豆大汗珠,习惯性地用翻过袖头擦把脸,杨红敏嘿嘿一笑:“让大家都吃上可口热饭,我们免费蒸一天桑拿算得了什么.....”
“洗手才能吃饭。”经过两、三轮不等的高温蒸煮,中午11点半,朱建军、杨红敏已分别将份、多份员工餐全部蒸好,而此时,员工配餐室里早已“烟雾缭绕”,配餐员们早已经浑身湿透.......
“司机们平时都很辛苦,防疫期间更是忙碌,要是到了饭点,能吃上一份热饭,对他们的生理心理,行车状态及服务态度至关重要。”遇到个别员工因堵车无法正常领餐,杨红敏还会顶着烈日出门,直接将热好的饭菜送到他们手里,太阳下,配餐员通红的脸庞分明是一朵最绚丽的花。(万建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