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禁,却让北京购房者想通了

白癜风患者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1.html
疫情之下,上海的小伙伴居家一个多月,我问他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说:除了需要自由,需要畅快的呼吸,就是需要一个大房子了!

而他说的所谓的大房子,更多的内涵不仅是面积,更是品质、物业、环境等等综合指标。

据贝壳此前发布的《疫情下的购房预期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后,63.3%的人购房将会更加看重高品质的物业;社区选择方面,40.1%的人选择更优雅舒适的自然环境,39.13%的人偏好更低密度的小区。

看重物业的占比如此高并不意外,想起上海小伙伴调侃的话:一日三餐能否吃饱,要看你在哪个区、哪个街道,是哪个物业!

北京目前的形势也紧张了起来,很多人已经开始居家办公、居家上课。在疫情成为常态的“后疫情时代”,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需求。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居住环境?“家”应该什么样才能提升幸福感?

01

户型要南北通透

不仅要南北透通,最好还是南向三面宽、落地窗、窗墙比能达到0.5就更好了!

因为,采光和通风是满足心理和生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上海小伙伴说:居家办公的日子,不能出门,但至少还有阳光可以照进来,猫和阳光都在身边,心情好了很多,不会太烦闷。

在疫情防控措施中,不少专家多次提到,封闭的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更容易产生病毒传染。因此,专家鼓励大家一定要保持房子室内通风,这样能及时排出病毒有利于家人健康。即便没有新冠肺炎病毒,平时的开窗通风也可以置换室内的混浊空气,保持空气的清新度,让人感到精神爽朗。

南北通透的房子南向和北向都有窗户,最好的是客厅、餐厅和厨房在一条直线上,中间通达,风从客厅吹来,能从厨房的窗户出去。如果主次卧一南一北两门相对,形成对流,那在空气改善上更是加分,避免病菌滋生。

当然,要南北通透,也要户型方正,如果客厅面宽能达到4米以上,那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活动空间,除了沙发、茶几,还能放下两张瑜伽垫,即使居家,也不耽误和家人一起做运动。

02

功能要独立私密

在网上看到一张图,一家三口围坐在桌子旁,孩子在上网课,妈妈在开视频会议,爸爸在电话解决客户问题。三个人互相打扰,都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都受到了影响。

好的房子应该是既有家庭成员聚集的公共空间,又有个人独立空间的功能体,有融合,更有区隔,每个空间做到功能最大化。

可能依然是百余平米的房子,但设计可以更合理人性化,客厅大一些、卧室小一点,卫浴区、休息区、娱乐区、甚至宠物区更分明,满足生活、学习、休闲等各种需求。

亲情相伴固然很重要,但即使撇去和家人间偶有摩擦出现的情况,居家工作、线上学习、娱乐休闲等都需要独立的个人空间,互不打扰,私密、安静。

上海小伙伴直言不讳:两个卫生间是下一次置业的标配!

03

社区要低密高效

低密度,绿化高的小区优势太大了!

小高层、洋房,甚至别墅,-户的社区,不仅建筑间距更大、园区绿化、自然环境更好,不仅居住体验舒适,疫情期间也更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远离传播风险,形成净化空气的自然屏障。

从卫生防疫角度看,居住密度与传染指数成正比,居住密度越低,人口基数小,公共空间使用频率低,在疫情爆发时,交叉感染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而且,低密社区更便于进行分区、分栋管理,自给自足,效率更高,安全系数更高。

04

厨房要大院子要飒

上海小伙伴前几天发了条朋友圈:再封一个月,估计你们觉得我怀孕10个月了!评论:健身达人成美食博主了?他说:厨房和冰箱要是能再大点就更好了,美食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啊!

北京的闺蜜也是,疫情3年恨不得做了前30年的饭,而且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很有做饭的天赋,西餐、中餐、日餐都能招呼了,几乎顿顿空盘,最重要的是,儿子印象中终于有了妈妈的味道!

拥有大厨房的房子,不仅可以完善厨房的空间设计,满足人们居家期间施展厨艺的需求,还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放下冰柜和冰箱,存储更多的食物。

拥有大厨房,还能增进与家人的情感交流,家庭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一餐饭,一点一滴的情感积累才是幸福的源泉。

除了大厨房,带劲的就是小院了。不管你叫它花园也好,菜园也罢,总之,有了它心情都会不错。尤其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院子可以作为一家人休闲和健身的空间,家人可以在院子里晒太阳,种种花草,晾衣服,锻炼身体,接触大自然,看看蓝天白云,消除烦闷。

这么看,一楼带小院或者顶层带露台的房子可以有啊!

05

物业要靠谱给力

看上海疫情报道,有一条印象很深:疫情到今天,大家在上海最大的依靠其实只有三个:街道、物业和业主,不同组合的上下限差距非常大。

上海小伙伴证实,疫情期间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物业问题,因为封闭式管理,物业成为家门口抗疫的最后一道防线,靠谱的物业胜过万语千言。

好的物业发口罩、代买菜、勤消毒,严查死防,不放过一个角落;而那些烂物业,值守流于形式、出入不查体温不查证件,将业主的安全完全暴露在病毒之下。疫情就像是一场大考,把各个物业实打实地分成了三六九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海疫情之下,多家房企物业纷纷建立起了全面“抗疫”的防线,为各个社区提供物资保障。其中有保利、金融街、招商这样的国企、央企,更有一些民营企业也尽职尽责,如金地、远洋、万科等。

其实,物业的管理水平毫无疑问是房子升值的一大保障,这在哪个城市都同理。一个好的物业,可以大大提升小区的综合市场口碑,对增强小区在二手房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从上海的经验得出,那些GDP高、财政收入高的区域或者街道,在困难时期就能看出强劲了,积极帮助居民解决物资问题、有问必答、态度好,感染人数少、管控措施得当的小区和街道,才会更受青睐。

06

邻居要合拍有素质

有上海网友说:邻居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你家明天吃什么菜,更决定你们小区何时解封,你被感染的风险大不大。

在这次上海封禁中,素质高的小区涌现出不少居民自发的志愿者、团长。

“中国好邻居”就是大家默契打配合,进货的渠道都很正宗,食物来源大家也放心,而且品种也是各色各样,甚至自费捐赠菜品。

此外,还有邻居送吃的、做蛋糕、一起阳台音乐会,各种和睦的邻里关系在这次疫情中得到充分体现。

套用一句话,素质高的小区都是相似的,而素质低的小区却各有各的差劲。上海封禁中,素质低的小区,更多见到的是摔鸡蛋、老年人成天不戴口罩又不听劝在外溜达,随地吐痰,拿走邻居的外卖...

所谓千金择屋万金择邻,小区居民素质的高低,将会极大影响买房人的决断。

07

配套要成熟便捷

上海小伙伴给我普及了下什么叫“菜区房”:

这一度引发了上海居民对房价的讨论。

但其实,很多老百姓买房并不是为了以后高价卖房,而是希望能有一个“稳定、安全、美好、舒适”的家。一个好的行政区域,好的街道,周边有超市,有山姆店,有菜场,医院,这就是安全感的体现。

另外,当出行受限,能在家门口方便解决日常生活所需的社区配套,同样不可或缺。

社区周边环境的优劣,以及配套资源是否丰富,将成为不少人的重点考量方向。

08

写在最后

疫情反复的当下,很多人更坚定了自己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的信念,因为“家”,是我们稳固的防线,是独属于自己的保护伞。

地产研发及设计机构赛拉维CLV在年就发布过以全国超13个省市,组家庭为样本的《助家战“疫”大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显示:有高达56%的家庭想要立马换房,52%的家庭萌生了置业计划。在有置业计划的人群中,改善型客户达到了34%。

疫情已经3年,相信有置业计划与换房计划意愿的家庭只会增加。

除了以上写到的能提升幸福感的房子特征,还有一些点也很重要:

1、交通

遇到疫情后,要在各种关卡检测,排队的时间将更长,这对原本通勤时间长的上班族来说,选择有地铁的房子,意味着每天能多睡一小时,生活幸福感更高。

2、学校

疫情反复期间,孩子的上学路途成了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上学路的远近、教育资源的优渥程度,也成为了许多家庭购房的决定性因素。

3、预算

社区品质、物业服务等会成为大家买房考虑的更重要因素,但是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子。

4、开发商

疫情造成太多不确定性,对于目前的买房人来说:交付越早,心就越安。交付早更多的是选择大开发商的项目,避免烂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1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